直到至道四年(997),也就是十五年后,丁谓的官路迎来了重大转折,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至道三年,丁谓回朝担任三司户部判官,职掌三司户部,彼时,他的前路光明,距离三司使(三司最高长官)不过几步之遥。
然而,至道四年川陕地区发生动乱,丁谓直接被派到了川陕地区。
川陕地区地处边境,不论是过去平叛,还是过去为执政官,皆是苦差事一件。
丁谓过去的身份虽然是封疆大吏,但边境地区的执政官,哪有三司户部判官清贵?
不仅如此,丁谓在那边一呆就是五年时间。
这五年也让丁谓深切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朝中有人好做官。
没了岳父的遗泽,他一个南人出身的官员,纵使能力出色,并且在士林颇有几分文名。
但他仍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ps:丁谓虽然历史上名声不好,但他的才华也是真的,太宗、真宗时的名臣王禹偁,曾大力推荐过丁谓,赞其文章颇有韩柳之风,即韩愈、柳宗元
而且丁谓还是西昆体的主要诗人之一,和杨亿、刘筠、钱惟演相交甚密。
正因为这段履历,寇准倒台后,身为寇党的杨亿才会免于贬黜出京。
ps2:西昆体是宋初诗坛盛名的一个流派,主要师法李商隐,音律谐美,词章艳丽,用典精巧,对偶工整)
五年后,丁谓重新回朝,但彼时的他,已然不是昔日的他。
他借着驻守川陕的功劳,以及士林的文名,广交好友,一切只为往上爬。
爬到最高!
借助理财上的天赋,丁谓改革三司之弊,在他掌管三司期间,国库日益充盈。
正因为国库充盈,真宗才有大搞形象工程的财政基础。
毕竟,不论是东封西祀,还是修玉清昭应宫,都需要大量的钱财。
借着东封西祀的这阵风,丁谓终于官至参知政事,追上了岳父的脚步,初步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然而,和丁谓预想中的不一样,他并没有一路顺风顺水的走向宰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