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司马徽南下

作者:玩蛇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两人良师益友,共同进步。

这一日,沈晨坐着马车离开了眭亭,往隆中而去。

他盘膝坐在马车上,当时的马车车厢是不封起来的,有点像个皮卡。

所以他坐在上面,周围在田里忙活的百姓都能看到他。

众人见到他的时候,一个个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纷纷投来尊敬的眼神和目光。

一直到他走后,才继续耕作。

自从那日辩经之后,沈晨一战成名,在周边乡野名望剧增。

因为他赠猪还币的高尚道德,导致周围乡野百姓纷纷认可他的品德,进而一旦遇到什么不公正的事情,都会找他来理论。

而沈晨也总能做出最公平的判决,让大家都信服满意,一时间他在周边乡野威望极高。

人人都知道隆中乡一带有位十多岁的少年小郎,饱读诗书,品德高尚,每次乡里有纠纷,往往都会去找他评理,最后大家都会被他讲的道理说服,令人尊敬。

马车缓缓行驶,最终驶入了隆中山,顺着山道往上,远远的就已经看到了那栋诸葛家的宅院。

诸葛玄虽然病逝,可他已经给诸葛亮留下了足够的政治遗产。

两个姐姐都嫁给了襄阳大族,在这样的庇护下,诸葛亮算是闹中取静,即便是荆州士林反对沈晨最厉害的时候,也无人招惹到他身上。

进入院子,就看到诸葛亮正在廊下读书,见沈晨过来,抬起头,露出和熙般春风的笑容:“阿弟。”

“兄长。”

沈晨拱拱手,然后缓缓走到了他身边也一起坐下。

诸葛亮就把手中的竹简放在一旁,取出一卷全新的竹简和毛笔,说道:“前日我们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你说的启蒙与教化大众的事情,我都记下了。”

“哦?”

沈晨拿过来扫视,里面记录的内容确实是他们前天讨论的关于教育方面的事情,但非常简略,如果不加注释和分析,可能会令人看不懂,便叹息道:“可惜了。”

诸葛亮好奇道:“可惜什么?”

沈晨说道:“可惜的是没有用纸记录下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