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司马徽南下

作者:玩蛇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诸葛亮轻笑道:“你们黄门亭产的纸现在很贵,我可买不起。”

沈晨笑道:“无妨,到时候我给兄长送一些过来。”

造纸术是蔡伦发明的,东汉就有。

包括几千年后,工业时代的造纸技术,都跟蔡伦的工艺步骤是一样的,只是一个是手工,一个换成了机器。

而之所以东汉没有普及纸张,是因为一直没有找到最佳的原材料。

就好像在灯泡用钨丝之前,哪怕已经有电灯出现,可都没有让灯泡普及,最好的碳丝灯泡,也就只能用很短的一段时间而已。

造纸术也是同理。

蔡伦发明的纸,质地粗糙,一碰就碎,表面也不光滑,用来擦屁股都嫌膈得慌。

但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从东汉造纸术的出现,到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使得造纸技术渐渐趋于成熟,表面也渐渐光滑。

这为王羲之等人的书法,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创造了条件。

到了南北朝末期,隋朝初期,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人们一步步改进造纸术,成本也越来越低廉,纸张基本就已经取代了竹简,让竹简案牍消失在历史舞台。

最终在唐朝初年,人们发现了竹子是最好的造纸品。

自此之后,纸张才正式进入普罗大众的生活当中,这为唐朝以后,世家门阀的没落,科举制度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沈晨其实也不知道造纸术最好的原材料是竹子。

但他可以试。

这项工艺不难,难的是找到最合适的原材料。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在课本里学的,所谓的爱迪生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最终“发明”了钨丝电灯一样。

黄门亭的造纸师傅,在沈晨的一次次催促试验下,终于用了两年时间,找到了竹子为原材料,把能够可以用于书写的纸制造了出来。

自此襄阳纸贵。

诸葛亮得了沈晨的承诺,抚掌笑着说道:“一言为定,可不许耍赖。”

“当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