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求订阅)

作者:冥狄z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公子既然跟儒家交好,自然是看过《左传》,《左传》里有这么一句话:‘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在我看来。”

“‘名’是名分,‘器’是身份地位。”

“公子现在身份已经有了,但还缺少名分,想要获得名分,除了要获得朝堂认可,还要在世间获取名声,想成为储君,两者却是缺一不可。”

“以往的确不必要。”

“但现在十公子归来,公子就必须慎之又慎。”

“公子眼下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以及向天下臣民展示自己的政见,不仅是在朝堂,更要树贤名于四方,公子以往的政见大多见于上书,但很少落到实处。”

“这自然会让陛下轻视。”

“公子现在必须摆脱这种固有印象。”

“十公子从破案已立微名。”

“公子为长公子,自然不用从这些小事做起,公子眼下当聚焦国家大政,眼下楚地失田严重。”

“失田,这从何说起?”扶苏皱眉。

大秦自商鞅变法以来,一直都实行的是授田制。

即官府向百姓授予耕地。

同时期其他国家实行的井田制,大秦锐士之所以能爆发出无比惊人的战斗力,与授田制其实有不小关系。

井田制本质上是种多级占有制。

即同一块土地的所有权,被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层层占有,各级相应对田租进行层层盘剥。

商鞅变法,改井田制为授田制,却是打破了这种多层的占有和剥削,将原本多级占有制,简化成了‘国府--民众’两级结构。

大秦把田地收归国有。

由官府任命的郡县官吏直接进行管理,从前被各级贵胄分去的赋税,大多归入到了国库,一来增加了国家税收,二来也实实在在给底层民众减了负。

再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