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老朱还知道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烹小鲜,需要的是从火候到调料都恰到好处的各种精巧手段,而不是‘入锅,烹之’这种毫无意义的实在话。
因此,只是两句根本,没有各种具体而微的措施,显然还远远不够。
就像‘生产’之道,朱元璋自觉已经明白了很多相关道理,但具体该如何去做,他依旧没有多少头绪,只能摸索。
人生苦短,要做的事情太多,那有时间摸索?
烛光下。
老朱不知道自己沉默了多久,犹豫了多久,终于再次起身,来到皇后卧室。
这里有一个紫檀大柜,柜子里,还有一个紫檀木匣,木匣中,藏着一本《天书》。
今晚不看,或许,明日若坏消息传来,再看,也已经晚了。因此,老朱不觉得自己这是违反了对朱塬许下的诺言。
马氏正在这边与两位宫女一起为丈夫缝制一件外袍,见老朱径直走过来,打开了那柜子,默默取走了那只紫檀木匣,想了想,也没说什么。
马氏对丈夫再了解不过,以他那有时足够耐心有时又颇为急切的矛盾性子,只看这些时日每天都要跑来瞧上那柜子两三次,她就明白,自己男人肯定是等不了三年的。
今晚……
理由倒也充分。
马氏很想跟过去一探究竟,想想还是作罢。反正,丈夫只要打开了,她早晚也能看到。
另外一边。
回到书房,朱元璋把紫檀木匣端正地放在书案上,又难免想起了朱塬当初的提醒。
与国运紧密相缠!
与国运紧密相缠!
或许,哪怕……还是应该放回去,耐心地等到三年之后。
毕竟这真可能牵扯到他大明国运。
九死一生打下的基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