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府很深的好么。”李峥笑道,“不就是问责么?放心,阿姨的水平摆在那里,今后还要靠她打翻身仗,不会太严重的。”
“如果再输了呢?”
“那就再打。”李峥点头道,“输不可怕,怕才可怕。”
“那是你。”林逾静叹道,“真实的情况是,怕的人,永远比输的人要多。”
想着发射塔上忙碌的工程师,林逾静道出了她所了解的航天,她所了解的妈妈。
虽然她深爱着火箭与星空,但她始终知道,我们的航天事业具有极其严肃的政治性,对失败的容忍度极低。
类似今晚这样的失败,承受压力最大的并非是沈听澜,还有她的领导,领导的领导,以及领导的领导的领导。
在这样巨大的压力面前。
本就不可能苛求每个人都具有为航天奋不顾身的觉悟。
因此,多年来,保守策略,才是一以贯之的原则。
黄二之前,大量的运载火箭,其实都是在不断重复已验证的路线,不敢实践有风险的路线。
这造就了近乎95%的发射成功率。
同时,也导致运载火箭技术停滞不前。
一方面歌舞升平。
一方面又原地踏步。
值得欣慰的是,几个大国也基本都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在退步,因此这个矛盾并不凸显。
按照林逾静的理解,与对黄二之前火箭的数据分析,其实早在十年前,原技术路线就已经基本走到了尽头。
也就是在那时候,一批以沈听澜为代表的创新派逐渐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他们认为,“维持现状”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虽然多数发达国家航天发展也陷入停滞,但他们的技术储备摆在那里,随时有可能被点燃,此前太空竞赛的引线是政治,而这一次很有可能是资本。
如果继续为了稳妥起见而维持现状,也许5年可以,10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