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关键的还是配料,她拿出一个海碗,放上适量凉白开、盐、花椒粉、姜蒜水、麻油、醋、一大碗香菜和葱花、一壶生抽。
至于提味的配料,古代虽还没有味精这种东西,可是替代品却是非常丰富。
例如高汤、鱼酱、虾酱、虾皮、香菇酱等等,完全不逊色于现代工业制造的提鲜产品。
于是孙芸娘又朝蘸料里加入了一勺虾酱,一袋糊辣椒粉。
糊辣椒是现代黔省老百姓家里的一味必备的调料。
这个嗜辣大省的辣椒种类历来丰富,青椒、尖椒、干辣椒条、糟辣椒、五香辣椒都是常用的食材。
但无论有多少辣椒品种,黔菜对辣的标准都只有一个,那便是香辣,这与川菜的麻辣相比是迥然不同的。
而糊辣椒就是一味香辣口感满分的调料了,这种辣椒通常由生红辣椒晒干脱水,之后用炉火烤至焦糊。
冷却变脆后,再用擂钵捣碎,或是直接用手搓成粗块,便成了具有独特焦香的糊辣椒粉。
不可思议的是,在南楚,竟然早早就有了糊辣椒这种食材,既让她觉得方便,又少了一条发财路,有些遗憾。
她把蘸料搅拌均匀,用筷子沾了一滴尝了尝。
“唉,味道是不错,可菜市里竟然找不到木姜子和鱼腥草,缺失了两味灵魂调料啊,特别是木姜子,少了它香味便少了一半…”孙芸娘蹙着眉头自言自语。
那名为木姜子的香料又叫山胡椒,形状似花椒颗粒,但比花椒光滑,新鲜时呈绿色,干燥后呈黑褐色,这种神奇的香料,闻之介于花香和果香之间,有一股清新的柠檬味,食之又介于麻和辣之间,类似香茅草的特殊口感,不仅能够刺激味蕾,还有益于开胃健脾,非常适用于各种香辣小吃的蘸料中。
孙芸娘摸了摸下巴,眸光流转,默默想着调料的名字,展开手掌,立马落入一个灰色的小瓷罐。
甫一掀开盖子,满满的褐色颗粒,她满脸欣喜之情立马代替了前一瞬的郁闷,有厨子老爸在,祖宅里最不缺的就是厨具和调料了。
她当即倒入菜籽油,架到了灶台上,八成热后,再倒入半罐木姜子,开始熬制木姜子油。
木姜子颗粒可以直接用于火锅或汤里调味,但是用作蘸料,制成油后,口感会更好。
约摸一刻钟后,铁锅里逐渐冒起了一层细细的泡沫,孙芸娘当即关火晾凉。
她用筷子点了一滴木姜子油,放进舌上抿了抿,当即触电似的爽麻感钻进口腔,有点像儿时吃过的跳跳糖,瞬间提神醒脑。
短短几秒的刺激过后,缓缓回甘,如同一口醇厚的果酒,回味绵长。
这味道真是一如既往的上头呢,孙芸娘朝着香菜辣椒汁里舀了一大汤匙的木姜子油,搅拌均匀,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