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抓起来轻轻一抖,面条便弹了起来,根根分明,卷卷曲曲,跟现代的方便面还有几分相似,只是这鸡蛋面条的颜色更加金黄,面条也更加筋斗,更增添几分食欲。
接着,将所有的面皮切好,分成小份,一把把地装进了托盘中,再搭上了湿毛巾。
等这几十份面条弄好时,那锅肥肠鸡汤也刚好该出锅了。
剩下的便容易些了。
孙芸娘往灶台上架上铁锅,将切好去皮后用香料腌制好的五花肉丁倒进了锅中。
不一会,肉丁随着温度升高,滋滋冒出了猪油,五花大肉丁慢慢被炸干,缩成了油渣小肉丁。
这时,她赶紧起锅捞出油渣,朝着猪油中加了几大勺菜籽油继续加热,再端出了一盆准备好的鲜红的干辣椒粉,在其中加入了十三香、盐、白芝麻。
眼看着锅中热油滚滚,她抬起锅子,把整锅油泼在了辣椒粉上,那辣椒粉好似也感受到热油的高温,发出了一阵阵滋滋的尖叫声。
孙芸娘拿起筷子快速搅拌辣椒,神奇的事便发生了——那辣椒很快从粉状变成了一大盆油辣椒。
面条和辣椒油齐活,接下来就是臊子了。
铁锅再次上灶,放上少许猪油烧热,倒进刚才熬制好的油渣,把适量酱油、醋、醪糟一同放入油锅不停地翻炒,油渣肉丁逐渐被炒至深棕色。
起锅。
这一下,酱醋味的肉香扑鼻而来,孙芸娘终是忍不住夹了一块,呼呼吹了几下,塞进了嘴里。
齿间一碰,咸鲜香脆爆炸在口腔中。
再晾凉些还会更酥脆可口。
所以,这个佐面的深棕色油渣臊子在她的老家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脆臊”。
孙芸娘抹了一把额角的汗,抬头望了望窗外,晚霞一片艳红,竟然已经折腾到了近黄昏。
这许久没做,手生了些啊,多熟练两日,应该能节省一半的时间。
也到晚饭时间了,先犒劳犒劳自己吧。
她的动作开始变得轻快起来,拿出了早已放冷的肥肠,切成小段放在一边,这个叫做“肠臊”。
随即在面锅中加水上灶,大火煮沸后,她夹了一筷子绿豆芽和一把鸡蛋面条放进大漏勺,沉入沸水,片刻便捞出放进面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