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上滩,只差一桨。
林阡待众怒平息、亲自来给他松绑之时,只低声说了一句:“来吧。”只此二字,无限威慑。
赫品章因这两字振聋发聩,只觉天劈来一道霹雳,瞬间泪水已湿了前襟:“我……我……”声音嘶哑,只能摇头,恐惧地望着这个、逼迫他的所有人的总首领。
郭子建紧张地望着这一幕,生怕刚被压下去的大众又遭反弹,还好这赫品章摇头的幅度还不算太大,而且很快他的头就被林阡固定按住。
林阡与他如此近的距离,察觉到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忽然意识到孙寄啸棋差一招、孙寄啸也并没有完全一击即中,原因就在,孙寄啸考虑到了赫品章的良心,没考虑到他的纯真。
“因公废私”可以说服赫品章放下私仇选择不死、为了麾下们继续战斗,但是带领麾下投奔新主却会教他负了苏慕梓,他不忍心背叛这个十恶不赦的对他却宽厚温厚的主公——昨晚,郭子建在想通的时候仍可以为了一个念头喝醉,“一想到原谅了他,又如何对得起耿直啊。”同样地,赫品章的良心使之被孙寄啸说服了也想通了,可是,“一想到归顺了林阡,又如何对得起苏慕梓?”尤其苏慕梓临死前还那般决绝地抱着苏降雪牌位,看到的人再不认可也决计会被震撼……
林阡这时才看穿,赫品章不想因公废私也不想因私废公,而是想要公私都不废!是的因公废私是对比起来较好的可它却是将就的、不能两全其美的,赫品章想要苏慕梓和天平对面的一切两者兼得!如此贪心,有何不可?林阡自己,也是个情愿双肩挑担的人,是以林阡在了解的瞬间、继续拉了赫品章最后一把:“来吧,赫品章,我愿给你一个既对得起盟军也不负苏慕梓的出路。”
赫品章双肩一抖似被说中心思,林阡一笑,与他相视。既威严也亲切:“林阡言出必行。”
“好……我可以归顺,但要与你约法三章……”赫品章的脸上沁出不少汗来,却终于有力气在如此顺境下说话,“第一。我可归属宋廷,但不归属于你。也便是说,将功折罪之后,我可以不死、且会一直抗金。然而,我虽在你的阵营。却不会称呼你为主公。至于我的麾下,我不干涉他们的选择。”
“好。”林阡点头,“到底也是站到了抗金的阵营来了,我尊重你的选择。”
“第二,我代表的是苏氏官军,希望一直保留苏氏的旗号,以完成我主公未曾完成的功业。”
“苏氏兵马,本就还有旗号。”这一点也不难,既要官军义军融合,何必在意彼此。林阡心中他们本来就是一体。
“第三,盟军与我的这些私仇,赫品章愿意认罪:我曾犯下滔天大错、对不起在场所有人,愿意倾尽一生与众位化解。”这样的态度,不就是诚心来投了吗,不就是可以原谅的?其实已经算挽回了啊,所以激进者们和大众的仇恨也好、不服也好顿时都得到了补偿,郭子建等人松了口气,然而赫品章这句话也才说了一半,另一半是——
“然而。我主公与盟王的私仇,盟王也必须认罪。如此,才对得起我主公,好教赫品章既不负大义也不负主公。”形势迫我降。公义催我降,我也觉得投降对,但苏慕梓不答应,我就不能降。赫品章在林阡面前也能坚持到底。
事实上,盟军的因公废私和赫品章的并不完全一样,对于盟军来说。因公废私就是纯粹地放下私仇与赫品章共事,虽感情上对不起亡者,但那些亡者和生者的观念都是一样的,譬如耿直就一定会赞同郭子建的选择,所以郭子建酒醒后还是释怀了。
对于赫品章而言,为了公义放下私仇、领导麾下继续战斗这些本身都不难,难的是,因公废私不是这么纯粹的,由于麾下们大多可能都投奔林阡,这些直接和归顺林阡挂钩,但归顺林阡哪怕有实无名也一定与苏慕梓相悖,赫品章怎么可能果敢决绝地背叛?苏慕梓不会像耿直一样支持因公废私,所以郭子建等人就算有对不起耿直都能找到借口来避免二次伤害,而赫品章只要有对不起苏慕梓就是不可辨驳地对苏慕梓的侮辱和糟践!赫品章作为遗臣,必须考虑给苏慕梓保留最后的一点尊严和气节,无论旧主是怎样的万恶他都不愿相负。
综上所述,同是因公废私,赫品章不会比俞瑞杰来得容易;既然概念并不完全一样,那么他不想和俞瑞杰一样的心情林阡也应该体谅;他有理由问出俞瑞杰问不出的“公私抵触为何一定要完全废私”。盟军之前都没有帮他考虑过这么全面,盟军也不能用世人都选择因公废私来同化赫品章。加上他是个极端的主义明确者,他赫品章,就必须走两者兼得之道、而不能选择因公废私。
那么,赫品章遵循公义要怎样才能同时不辜负苏慕梓这“私”?那就必须是苏慕梓也赞同他。苏慕梓已死死无对证,或许可以以最善的角度想他默认,但起码林阡要开口表态啊,表态错误不是苏慕梓一个人犯的,表态我林阡确实对不起苏慕梓。赫品章说出这约法的第三章,就是希望林阡能让九泉之下的苏慕梓安心——是要林阡先对得起苏慕梓了,赫品章才能抛开包袱走入他的阵营。
众人听得清楚,虽然赫品章提出的这一条件,基本能满足盟军对他的需求,盟军都可以接受,但对林阡而言,不得不说有点过分,竟要林阡向那个罄竹难书的苏慕梓认错?!郭子建听着有点火大,然而还是为了林阡忍住:罢了罢了,唯一需要牺牲一下的,不过是身为主公的面子,主公当然有这气度。看林阡没不悦,郭子建也便不气了。
“是非对错,从来不是一个人引起。虽说苏慕梓这些年犯下许多罪行,终究始于林阡在天阙峰上斩杀苏降雪的那一刀,那一刀,确是林阡过于心急、以致犯错、才害得他人一错再错。这些错。林阡认识太晚,又是一错。”林阡没有犹豫太久,满足了赫品章的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