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将皇上驾崩的事情公之于众,再将太子身故的消息以书信的方式传给各地藩王,这是要跟他的那些叔叔们套近乎,以后辈的身份,请各位叔叔来京中为其坐镇啊......
还用透露太子身故的消息来拉近双方的关系,要知道,太子病逝后,可是全天下人都不清楚的。
而朱瞻基这么做,一是在告诉这些藩王们,并不是做儿子的不愿意将太子病逝的消息公之于众,也不是要关起门来做皇帝。
毕竟他本身就是太孙,这皇位本来就是他的。
之所以这么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担心那天下的叛乱,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并没有将太子病逝的消息传出去。
但是,你们这些藩王,可是他朱瞻基的叔叔们啊,所以便将这些内情告诉了这些叔叔们。
意思就是说,我们是一家人,这个消息做侄儿的不能瞒你们。
并且,将自己的身份压的极低,可以说几乎将自己太孙的身份给抛开了,只以侄儿的身份与诸多藩王谈话。
意思就是在跟那些藩王说,叔叔们,现在侄儿我死了爷爷,又死了爹,如今这天下都是觊觎咱们老朱家皇位的人,侄儿我镇不住场面,还得请各位叔叔来坐镇啊。
咱们都是一家人,你们可不能不帮侄儿啊。
在当初靖难之后,老爷子朱棣在上位之后虽然并没有跟那建文帝一样,强行的削藩。
但曾经身为藩王的他,自然也是清楚藩王存在对京师有多大威胁的。
所以,尽管明面上并没有削藩,但是暗中却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将那些藩王们的兵力给一减再减。
如此一来,虽然朝廷还得养着这些藩王,但其手下没有了兵力,那么对于朝廷的威胁就大大减少了。
说白了,在靖难之后,整个大明朝的藩王基本上就像是朝廷养的猪。
以往这些人的身份虽然也很高,但在朝廷中却没有任何的实质性权力。
将他们都喊到京城中来,对于朝廷而言并没有任何的威胁。
但相反的,只要这些藩王们全部聚集在了朝廷当中,并且站在了朱瞻基这边的话,那么,在大义之上,朱瞻基便稳操胜算。
算是牢牢的站在了大义之上。
规矩很早以前就有人定好了。
如今,我朱瞻基是按照朝廷和老朱家自己定的规矩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