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hw海思在做的事儿,关乎芯片的性能。
然后,以为把这四步都做好就完了?
不是!就算以上这些都实现了国产,依旧能卡你脖子。
因为还有第五环,也是重要的一环,叫底层架构。
所谓架构,意思就是,芯片不是你想设计成什么样,就能是什么样。
通俗点说,芯片做出来也只是硬件,要想能用,还得在芯片之上写软件,也就是编程。
而编程的时候,如果每次都从头写程序太浪费时间,这个时间成本很大很大。
于是,在芯片制造的时候,就需要在芯片中提前设置程序模块,也就是指令集合。
后期软件开发的时候,只需要用这些指令集合就可以了。
这就好比,如果我要写字,不可以从造纸开始做起,直接拿别人造好的纸来写就可以了。
那么问题来了,指令集合毕竟不是造纸,要比那复杂得多。
而且,不同的指令集合逻辑不同。
对于写程序的人来说,不可能每一家的指令集合都学习一遍,大家会选择通用的、简单的、习惯性的指令集合来使用,最后必然会形成垄断帝国。
后世在架构这方面,两个老牌劲旅,英特尔的x86、arm公司的arm架构。
一个后起之秀——riscv。
除了riscv,我们有可能实现弯道跟进,其它两个,想超过去是不可能的。
别说后世,现在都是不可能的。
因为,除了一二三四五,还有六。
那就是,生态!
这和系统是一个道理,而且比系统更难跨越。
全世界,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的专向人才学的都是x86和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