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思维角度,属实新奇。
朱英笑了笑。
这就是格局眼光的不同,在后世因为时代的推进,民智的开放,对于宣传极为重视。
大明无独有偶,宋朝国弱,政策不行,底层百姓犹如牛羊,苦不堪言,即便有所影响也没多大用处。
甚至皇帝的谕旨,连汴京都很难出去。
且那个时候虽有活字印刷,但不受重视,包括现在大明的邸报,都不是印刷,而是以手抄为主。
这就造成了价格的相差,只能在乡绅官员,勋贵大户之间流行起来。
而蒙元,就更不用说了。
入主中原,向来是以武力镇压为主,百姓们想什么,那些蒙古贵族会有人在乎?
不听话,鞭打便是。
奴隶还能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对主人的不敬。
直到大明,现在高产粮出,国库充盈,前有朱元璋义务教育的开办,现在朱英学堂的出现。
加上活字印刷技艺的成熟,造纸业的兴盛,低廉的纸张价格。
最后还得加上明代小说的兴盛,一大批以此为业的说书人出现,对于加强宣传的助力。
等等一系列的条件极为具备,所以才能达成此事。
换作往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难以办到。
朱英做的,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提出了合适的安排。
“爷爷,大明的威严,在于强军,邸报只是辅助,所谓弱国无外交,想要大明长盛久治,以孙儿看来,还需是武力守护。”
“因此邸报上的主流内容,孙儿当以为要宣传军人,传递保家卫国之理念。”
朱英顺势说道。
对于打压武人,在朱英的心中一直都是持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