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生!寡人可以郑重给你承诺,一旦贵部与满清开战,我郑氏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我郑氏会从另一个方向对满清展开进攻,让满清顾此失彼。”
得到郑经明确的答复,夏国相知道自己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大半,其他的贸易合作,与这种军事同盟相比那就不叫事。
夏国相此次前来最大目标就是与郑氏达成一个秘密的同盟条约,这种条约必须要落实到纸上,双方的最高领袖签字之后才能生效。
郑经口头答应,那只是代表双方在大方向上一致的,涉及到具体的条约,那必然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唇枪舌剑。
在郑经接见夏国相的第二天,郑氏与吴三桂代表进行了秘密谈判。谁也不知道双方谈了什么,谈成了什么样的结果。
夏国相在谈判完成后便由陈永华陪同着,再次返回琼州,从琼州府转乘到鸿基的货船抵达鸿基。
在鸿基夏国相随着一百万斤精盐和一百万斤的精铁船队返回云南,随着这批货物抵达云南,郑氏与吴军的贸易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梨花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随着双方贸易的开展,在几年后竟然发展成了一个西南地区颇具规模的集镇,由于地处云南与安南交界之处的河口,吴军将梨花驿更名为河口镇。
郑氏通过与吴军的交易获得了宝贵的铜铅资源,制约郑军新式武器装备的瓶颈彻底打开,而吴军也在两方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有了更大能力装备更多的军队。
就是夹在中间的北郑也在三角贸易中获得不少的好处,首先吴军与郑军的货物在经过红河水道时都要缴纳一些关税,这些关税都是按照事先谈判好的数额进行缴纳。
其次北郑地处红河平原,是最优秀的水稻主产区,一年能够两至三熟,北郑的这些粮食在三角贸易中源源不断地进入云南,满足了吴军的扩军需要。
其次郑氏的商品也不可避免地流入到北郑的市场,北郑更是将郑氏的货物贩卖到了寮国、柬埔寨和暹罗等国。
这些好处使得北郑的口袋逐渐丰盈起来,手里有了钱粮,北郑的心思活泛起来,南边的阮氏没有把握战胜,北边的莫氏就是最好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