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情况,排球比赛讲战术,讲灵活多变,讲攻守平衡,一支调度、配合优秀,技战术出色的球队,时常就能以弱胜强。
蓬蠡队的以往就是这般。
他们靠娴熟的配合,灵活多变的调度,一次次撕开对方的防线。
但任何时候任何事,都讲一个极限。
打排球,甚至任何球类团体运动,终归是身体素质为主的对抗游戏。
如果给身体素质打分来比较,这支球队总体60分,或许你用更成熟的战术就能战胜其他身体素质80分的球队。
但如果你是80分,想只凭现在的战术战胜素质100分的球队,那可能就非常小了。
现在的蓬蠡队,情况就大致如此。
因此,当发现目前的战术节奏无法再满足胜利和成长需求的时候,林幕选择了将他们的战术调度往上提升。
因为如果想继续保持他们的配合,保持他们的灵活多变,让每位队友能在比赛中真正收获到战术意识上的成长,这种方式也最合适。
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变很难,但实际上,这是最有利于球队和球员成长的方式。
只可惜,终究是失败了。
第三局后半段,第四局,蓬蠡队自己就输了。
于是,有了第五局现在的改变。
好在,之前两局的失败并不是毫无用处的,最起码让队友们在实际比赛中摸到了自己的极限。
同时,在始终极限的运转中,他们多少也抓到了些提速之下跑位和参与攻防的感觉。
让他们继续打平衡、平均的高速运转肯定不行,但如果是像现在这样,习惯性的跟着林幕的节奏,他们稳稳的。
而且,因为锻炼出来的位置意识让他们能在很多时候,超出了跟的范畴,在场上的主观能动性也变的更强了些。
场上,
暂停之后的重新登场。
依然是林幕的发球局,林幕没有保留的一次发球再次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