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欲擒故纵与意外的总决赛评审夫妻

作者:咸泥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是成为公众人物的代价啊,鱼和熊掌总是不可兼得。”林佳桐笑道。

“我想以后两条腿走路,把自己将来事业的一半重心放去国内……”

“放去国内?问题你如果回国的话,国内你可没有知名度啊?”林佳桐睁大了眼睛惊道。

“哈哈,回国我可不是去做大明星。我想先去上海成立自己的音乐工作室,签约包装一批国内的歌手。以后,等机会成熟将来再成立自己的影视公司,拍摄影视剧……”

什么将来还要成立影视公司?凌风的这番话又把林佳桐吓了一跳。

不过,这回她不敢再轻视这位老同学所说的话了,

“阿风,为什么这次回国以后,你有了这么多的想法?”林佳桐问道。

“这次回国,机缘巧合,我去上海音乐学院,遇到一位研究流行音乐的杨老师,她给我介绍了很多国内的歌坛状况。再看了今年的春晚歌曲节目以后,我感觉国内歌坛机会多多……”

聊到春晚这话题,林佳桐来了兴致:“哎,阿风,被你这么一说,特别看过今年的春晚节目以后,我真感觉我们国内的歌坛真是发展得红红火火,生气勃勃!”

1995年的春晚,仅仅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国内内地流行热门金曲,粗略数数就有十首。

如林依伦的《火火的歌谣》,那英的《雾里看花》,解晓东的《今儿个真高兴》,杨钰莹的《轻轻地告诉你》,白雪的《小桃红》,高林生的《牵挂你的人是我》,谢东的《笑脸》,老狼《同桌的你》,尹相杰与于文华的《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孙浩与陈红的《中华民谣》等等……

每一首都脍炙人口。

如果单就这一项来说,足以将其它任一届春晚甩出十条街。

比如上一年的94年春晚,几乎就没有一首能打的流行金曲。

到来年的96年春晚,也只有《九月九的酒》《大中国》和香港歌手叶倩文的《我的爱对你说》而已。

“阿风,那你说说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今年春晚的舞台上金曲扎堆呢?”对于今年春晚的这个现象,林佳桐也很好奇。

“因为去年内地歌坛兴起一个新鲜事物:签约制!”凌风解释道。

70年代初,签约制在美国渐渐走向成熟。成为签约歌手,意味着歌手的声音、演唱风格、个人形象与各种活动都由唱片公司统一安排。

随后日国也普及签约制。再然后,签约制被引入港台,到80年代,造星运动已经在港台轰轰烈烈起来。

而在大陆内地,签约制最早始于90年代初。

著名音乐人苏越,80年代末到日国学习回来后,开始全力推行歌手签约制。他1991年成立普安唱片公司,签约歌手高枫,楚奇与楚童兄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