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欲擒故纵与意外的总决赛评审夫妻

作者:咸泥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一手推出的楚奇与楚童兄弟,是继港台的小虎队、草蜢之后内地红极一时的偶像男团,曾经创造了专辑销量过百万的奇迹。

随后这种制度渐渐被效仿。1992年,广州的新时代影音,推出了歌手毛宁和杨钰莹,并将他们包装成“金童玉女”组合备受大众欢迎。成为了内地偶像包装的第一代成功典范。

随着内地音乐市场签约制星星之火的燃起,1992年从香港那边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用签约制在这边开始网罗歌手。

一位是beyond乐队的填词人刘卓辉,另外一位是beyond乐队的经理人陈健添。

刘卓辉,1992年在内地成立大地唱片,先后签约了艾敬、李玲玉、陈劲、景岗山、老狼等歌手。去年推出的1994年合辑《校园民谣1》的推出,影响了一个时代……

陈健添,1992年在国内成立“红星生产社”。他捧红的第一位巨星,就是摇滚歌手郑钧,随后又签入田震、小柯、许巍、眼镜蛇乐队、天堂乐队、希莉娜依、桦梓等歌手和乐队,成为当时大陆内地最具影响力的唱片公司之一。

还有台湾滚石来的张培仁,成立了魔岩文化,签约窦唯、张楚、何勇。去年,他携“魔岩三杰”南征香港,叱咤红馆,挑衅四大天王,引起巨大轰动……

就这样,在内外两股势力在大陆试水签约制并获得成功案例的刺激下,这一新鲜事物被捧得很高,正式在大陆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整个1994年,各地狼烟四地,一大批唱片公司带着各自的签约歌手,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

那是中国内地歌手签约制的“风口”。

正如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那时只要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红起来完全让人猝不及防。

但是好景不长,这场一哄而上的签约潮,在一年后就暴露出了各种问题。

凌风知道,如果说1994年是万马奔腾的签约年,那么接下来今年1995年就将是绚烂归于平淡的解约年。

由于签约制在内地缺乏足够时间的摸索与完善,公司与歌手都是怀着急近功利的心理仓促结合,合作一段时间后冲突就产生了。

然后解约的解约,跳槽的跳槽,有的甚至对簿公堂,如郑钧与红星生产社,陈琳与星碟文化,潘劲东与正大国际,谢东与bj影音……

接下来1995年,即将成为喧嚣过后最寂寞的一年。

前世,这一现象导致了很多的歌手一夜爆红后便归于沉寂,成为“昙花”歌手……

但是,对于凌风而言,这可能是他回国发展事业的最好机会!

……

周六晚上八点整,牵动狮城全岛观众人心的《1995才华横溢出新秀》总决赛在新加坡体育馆举行,新加坡第八波道全场直播这一盛况。

节目播出前,电视屏幕上代言guinness黑啤广告的林子祥还满头黑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