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阴暗角落处,一朵小白花暗暗记下他的全部推演手法。
……
“敢问陛下突然召见隋国公,可是为了商谈南征之事?”
郑译心中越发忐忑,便越发想摸清楚天元皇帝的心意。
“怎么,听郑卿的意思,不为了南征之事,天就不能传召国丈了?”
杨遇安语气平淡,但配上若有若无的皇者威仪,反而有种威不可测的震慑效果。
郑译感觉有些扛不住,连称不敢。
心中却暗忖,这天元皇帝大病一场后,怎么跟换了个人似的?
往日他虽也任性妄为,但却又很容易就糊弄过去。哪像今日这般,总是掌握着对话节奏,让自己平日欺上瞒下的功夫无处可使。
眼见场面有些僵,刘昉立即出来打圆场:“至尊与隋国公是亲戚,关心一下乃是再寻常不过的事,郑公莫要多想。”
“况且征南之事关乎国本,关心隋国公的身体,既是私事,也是公事嘛!”
颜之仪并未收过杨坚或者郑译的好处,不过却担心万一双方爆发冲突,暴露了替身之事,会影响那位真陛下的谋划,于是也难得帮腔:“隋国公担任扬州总管已经好一段时日,如今患了脚疾不能赴任尚情有可原。但迟迟不写出一份灭陈方略,那便有玩忽职守的嫌疑了?郑公还是赶紧回去跟隋国公说一声,尽快拟出方略吧!”
郑译闻得两人这番言语,心中顿时大定。
看来天元皇帝应该只是疑心杨坚称病的动机而已,并未掌握谋逆的确切证据。
这才对嘛!
谋逆之事目前还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否则杨坚何至于求一个出镇边疆的职务?
不就是在这次宇文赟突然病倒之前,感觉时机未成熟,先给自己找个安身蛰伏的地方?
若对方光凭这一点就能洞悉杨坚的心思,有这等超凡的眼力与智慧,那他们这些人也别想什么谋逆的事了,老老实实当大周的忠臣良将吧。
心中计较清楚,郑译便有了退意,只想尽快回去告知杨坚今日变故,好调整后续计划。
不过好歹是皇帝召见,不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于是他借着刚刚刘、颜二人的话题,上前请示道:“不知陛下对平陈之事可有什么指示?臣回去以后必定如实转告隋国公,让他务必在月内拟出一个平陈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