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赟不像其父周武帝宇文邕富有武略,打仗这事向来外行,只能倚重杨坚、尉迟迥等武勋世家重臣。
郑译故意提及这个话题,就是想让对方知难而止。
哪知今日的“天元皇帝”,再次让他出乎预料。
便听帘幔之后,传出杨遇安沉稳的声音:“对于此事,天还真的有些想法。”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南征虽是武事,却也不仅仅是武事。”
“江左之地,偏安一隅,不过是仗着长江天险,方才抵挡住我大周劲旅。”
“但也因其地狭民寡,我们只需调动小股兵力侵扰,便可达到疲敌的目的。”
“如何疲敌方可让敌人自乱阵脚,不攻自溃呢?”
杨遇安顿了顿,待众人思路跟上,直接给出答案:“民以食为天。”
“江南水土气候条件与北方不同,作物收获季节亦有差异。我方只需要趁其收获之际,以少数兵力声言进袭,迫使陈国不得不集兵守御。如此便能误其农时。”
“待其聚兵,我方便解甲散去。”
“如是数次,陈军习以为常,便会麻痹懈怠。农事耽误,仓廪日渐亏空。”
“我方再伺机举兵渡江,派人潜入陈境内反复纵火,焚其储备,便可使其财力俱尽,内乱自生……”
杨遇安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话题始终围绕粮食、储备、后勤、训练这些话题。
虽然一直不涉及战阵之事,但在场三人都是大周精英阶层出身,哪里听不出他这个扰敌疲敌之策,方才是上兵之道?
“陛下此策甚妙,怕是朝中上下无人能出其右。”颜之仪有一说一,不吝赞美。
他虽然不熟悉军事,但见“陛下”说得十分有条理,甚至考虑到民政农事上不战而屈人之兵,颇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刘昉慢一拍,也立即上前附和,同时心道莫非跟先前猜测一样,这次来的替身,是陛下的重要落子?
说不定还是陛下秘密收下的心腹谋士?
宇文赟打仗什么料他还是有数的。
虽不是世人以为的只会声色犬马,但天赋、能力实在有限,这是先帝早有结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