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兵分两路,收纳土著

作者:无敌小虾虾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你们定要密切注意,孔雀王朝皇帝与各大重要大臣、将领,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有重要消息,要第一时间传达到我这里。”

巳蛇奉命来到股印度半岛收集情报,已有近两年时间。

她到达这里后,最大的期望就是陛下早日率领大秦舰队到来。

巳蛇在孔雀王朝的这段时日,工作也确实卓有成效,收集到众多重要情报。

“诺!”一众手下们恭敬行礼领命。

这些人中,有一少部分是秦人,其他大部分皆是孔雀王朝之人。

确切的说,他们都是天网成员。

在孔雀王朝,巳蛇能收集到大量重要情报,工作卓有成就,这些孔雀王朝之人有大功。

为何孔雀王朝土著背叛本族群,愿意效忠巳蛇,并成为天网成员?

因为,孔雀王朝第六任帝王,舍利输迦的残暴统治、压迫。

更因为,这些加入天网者,大多是来自孔雀王朝卑贱的“第五种姓”,或称为“不可接触者”阶层,又称“贱民”。

这些人有些其实很有才能、很聪慧,只是奈何阶层太低,只能被不断压迫。

除此外,还有一些对舍利输迦皇帝严重不满、或受到迫害的刹帝利、吠舍阶层的土著,以及首陀罗种族。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在孔雀王朝之前,就已经形成,且根深蒂固。

确切地说,种姓制度是在后期吠陀时代形成的,跟雅利安人入侵直接相关。

这一制度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根据原人图: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

至于四大种姓之外的第五种姓的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并且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