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一思想犯水文不看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位焦竑曾在落选卷中看上了徐光启,拔置第一。

李贽还是“呵呵”老祖。

他在《评三国志演义》中写:曹家戏文方完,刘家戏子又上场矣,真可发一大笑也。虽然自开辟以来,哪一处不是戏场,哪一人不是戏子,哪一事不是戏文。并我今日批评《三国志》亦是戏文内一出也。呵呵!5韦庄、苏轼都有呵呵。

万历十六年,李贽突然削发为秃瓢。

借口是“恶头痒,倦于梳栉,遂去其发,独存鬓须。”

实情是“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

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实则以年纪老大,不多时居人世故耳。”

果然特立独行!

同年,李贽在麻城认识了梅国桢、梅国森等人。也即是梅之焕叔和爹。

梅国桢有个闺女,定了亲但还没来得及成婚丈夫就去世了,于是当了尼姑。

梅淡然不是一般深闺女子,李贽就夸她为“女中丈夫”。他不视淡然为弟子,而是彼此之间称师。

李贽的女弟子不止一位,梅家的大小媳妇以及其他几位女士也同样拜李贽为师。

时人眼中这是“伤风败俗”,自然引起圣人之徒侧目。被人称之为“僧尼宣银”。

李贽仍然我行我素。

他还理直气壮地辩解“我回首一生……心上无邪,身上无非,形上无垢,影上无尘……”

李贽自认和妇人们交往完全合于礼法,毫无“男女混杂”之嫌。但是又不伦不类地写下“山居野处,鹿豕犹以为嬉,何况人乎……”

假如他能看到唐代白居易弟弟白行简的《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不知会不会引为知己。

……

梅之焕当然会受到李贽影响,早前因杨链案被牵连戍边时作诗说,效忠这样一个朝廷到底值不值。后话暂且不提。5

梅家是麻城名门大地主,奴仆佃户上千,可排第二。异端李贽能长时间在麻城潜心治学,若没有他们护持不可想象。

不过他也当面批评过梅国桢迂腐,真是个怪老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