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妇女多于男子”。那边达官贵人多,收的女仆自然多。周边女人很多都跑京城找活儿了。
“京师妇人有五不善:馋也,懒也,刁也,银也,拙也。余见四方游宦取京师女为妾者,皆罄资斧以供口腹,敝精神以遂其欲。及归故里,则撒泼求离,父母兄弟群然嚣竞。求其勤俭干家,千百中不能得一二也。”
京城里的女人找不到正经活儿咋办?那就“倚门献笑,卖银为活”,“昌鸡多于良家”——
“近世风俗银靡,男女无耻。皇城外娼肆林立,笙歌杂沓。外城小民度日难者,往往勾引丐女数人,私设娼窝,谓之窑子。
室内天窗洞开,择向路边墙壁作小洞二三。丐女修容貌,果体居其中,口吟小词,并作种种银会之态。
屋外浮梁过其处,就小洞窥,情不自禁则叩门入。丐女辈果而前,择其可者投钱七文,便携手登床,历一时而出。”
因为昌鸡多的不像话,朱瞻基开展了次轰轰烈烈的大扫皇。
接下来他儿子朱祁镇夺门之变后又扫了一次。哪能禁的住。
就算你禁了女人我还可以用男人,这也是男风盛行的一个原因。自然就有人顺势推出“南院”。
“侽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宋人道学,此风似少衰止。今复稍雄张矣,大率东南人较西北为甚也。今天下言娚色者,动以闽、广为口实,然从吴、越至燕云,未有不知此好者也。”
“今京师有小唱,专供士绅酒席,盖官伎既禁,不得不用之耳。其初皆浙之宁绍人,近日则半属临清矣,故有南北小唱之分。”
“衣冠格于文网,龙阳之禁,宽于狭邪;士庶困于阿堵、断袖之费,杀于缠头;河东之吼,每末减于敝轩。桑中之约,遂难偕于倚玉。此男宠之所以日盛也。”
概括说,找男不犯法;找女开销大;老婆不许找女人不管找男人。
到了万历年,男业发展其势之盛,直逼他们的女性对手。
顺便水一下绿帽子由来——
《元典章》:“娼鸡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3关羽就是穿绿袍裹青巾,大概是想说明二爷出自底层,未必是那个。“青”应该包括蓝、绿。
朱元璋:“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明《五杂俎》:“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盖古赭衣之意。而今无矣,然里闬尚以‘绿头巾’相戏也。”
明《七修类稿》:“吴人称人妻有银者为绿头巾,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巾裹头,意人言拟之此也……今吴人骂人妻有银行者曰绿头巾,及乐人朝制以碧绿之内裹头,皆此意从来。”
《七修类稿》又说:“当时(唐朝)李封何必欲用绿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娼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然后知其来已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4唐代《封氏闻见记》: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着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
一下子把绿帽子考证到春秋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