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独霸太行山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一般人哪有什么革命觉悟?唯一驱使他们造反的动机,早期就是:吃饱饭,活下去。

张道濬班师凯旋。张能继续在山里清缴残匪。

太行山里的寨主不止九条龙一位。

官府对地方的控制力非常弱,稍微偏远些的山区往往都有土匪活动。即便号称盛世的康乾年间,离京城不过百十里的地方都有土匪山寨。

革命军要独霸太行山,不投降的统统灭掉!

这次俘虏不能简单遣散,拉回来服劳役。让青壮俘虏们出工给修路收尾,好歹能省点钱。

修路民工们使用的是最原始的锄头、十字镐、铁铲、撬棍、扁担、竹箕、草绳、钻子、大锤、炮杆、黑火药等工具。方式跟三百年后修滇缅公路差不多。

挖出毛路,夯实,碎石当路基,表面用煤渣铁渣沙砾铺平,石滚子反复碾压若干次,硬化路面,两侧设排水沟。完工后堪称明代版高速公路。

明代累计修了超过五千多公里长城,烽火台无数,工程还多是在荒郊野外崇山峻岭间。

有那人力财力物力,足够在平原修两万公里宽阔平整的官道,那带来的益处可就太大了。

要么在黄河两岸建“长城”也行啊,能免多少水患少死多少老百姓。功德无量。

唉!又多扯淡了。

现时运输车辆都是硬木轮重载车,对路面损坏很大。只用不修,什么路都得坏。

李自成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再收养路费,但是沿线商贾纷纷慷慨解囊。他们表示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路,一定要维护下去。

尤其是从革命军手里得过好处的财主,干脆利索的甩出几百两银子,眉头都不皱一下。

李自成谦虚道:“这也不必。养路主要是人工开销,一个月也花不了几两银子。”

陈大义拱手,“鄙人对革命军佩服之至,愿追随大统领麾下。”

他之前得了门蜂窝煤生意。工场量产后正好入冬,煤球一经推出,供不应求。

这玩意儿没啥技术含量,原料之中土就不说了,煤渣在附近便宜的就跟白给一样。再加上李自成提供的简易手摇煤球机,三五个工人一天能做七八百煤球。

煤球好啊,既便宜又实用。

为啥北方到处流行烙大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