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独霸太行山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尤其北方平原,树木少,柴禾少,秸秆还要喂牲口呢。总之燃料不好找。再说那些玩意儿占地大热效低,做个饭死费劲,又要人专门守着续火。

而且还要留着盖房子,要为了冬天取暖以及喂牲口等等,尽量省着用。再者穷人能有多少田,哪有那么多秸秆烧?

所以,不是大饼煎饼多好吃,是因为省燃料。

比如把铁锅翻过来,弧面朝上,底下烧点枯枝树叶,茅草都行,把面团擀薄了往上一摊,翻两下就熟。

熬米汤蒸馒头烧一锅水要多少燃料?以面条待客为上礼就是这种传统习惯的遗留。(我瞎扯的)

穷人平时连白开水都舍不得喝,熬米汤时才能捎带喝口热水。何况就冬天想靠茅草秸秆把炕烧热乎,那得要多少啊。穷人只能硬抗,适者生存。

“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第一位。

一到灾荒年就有“炊某骨以为薪”也说明了些情况,可见古人的燃料问题相当严重。

李自成传给老陈的还有配套铸铁炉子、铁皮烟筒等,销量大好。往年冬天多有烤火盆而煤气中毒的人,这回就安全多了。

清代,“嵩文恬公以刑部尚书为内务府大臣,竟死于煤气。”

“数千百年来,华人无祛除煤气之法。有之,自洋炉入华使之。”

就是加个烟筒的事,能有多难?火炕都有烟道,火盆上咋想不起来弄一个?搞不懂。弄铁皮虽然费点劲,但并没有难到做不出来。

不过,能烤的起无烟炭盆的都是有钱人,去死吧死吧。何况穷人住的破房也谈不上密封性,冬天想闷死不容易。

陈大义这人也是磊落汉子,几个月来看着革命军所作所为,观念慢慢转变。他现在居然心甘情愿“投贼”了。

革命军将来免不得还要四处流窜,陈大义待在地方的作用更大。当下李自成细细叮嘱他一番。

还有郭壁镇原本近乎破产的老韩,从大统领这里得了五十多种疗效超群的中成药方子。

老头儿延请医家验证了数方,喜出望外,瞬间年轻七八岁,誓要大干一场。

现在优先生产的是云南白药改名来的上党白药和冻疮膏,革命军大量需求。

还有纳税土豪得了水泥生意。这东西比黄泥、三合土好,附近大修堡垒的村镇多来采购。

简易水泥成本不算高,但是李自成也没奢侈到买来铺路。将来有闲钱再说。

贾富贵和王重新合开的玻璃工场还没有正式投产,刚出了试制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