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仍然管后勤,李自成的亲戚仍然做他的副手。
讲武堂也归他管。当然,所有学校的校长都是李自成挂名。
讲武堂用于轮训军官,队长、哨长、营长等。内设步科、炮科、骑科等六七种。
至于新投效的张道濬,最后给他定了个继续潜伏窦庄。
随着蝴蝶翅膀扇动,李自成的先知先觉会越来越靠不住。张道濬可以利用人脉协助打探各路消息,以及拉拢相关人才。
让他留在本地也方便监造火器;以团练名义发展赤卫队;榼山书院也要照应。
张慎言不愿公然“从贼”,却自告奋勇出任书院山长;孙鼎相也强烈要求来着,没抢过张老汉;孙居相都想去,奈何他是偷跑回来的,躲在庙里不敢露面。
榼山书院已经聚了三百余人。其中大多数是本地人,他们对榼山学说兴趣缺缺,糊弄着听两下,主要都是来蹭书看。
图书馆藏书已有六千多卷,还在急速膨胀中。
明代各地私人藏书家很多,绛州韩家兄弟就有上万册,还有藏书量达十万卷以上者为数不少。但是他们几乎不对外开放。
榼山图书馆是头一份。
能交起押金的可以带书回家看,没钱的办个证在馆里看。
图书馆玻璃窗光线明亮,惊呆一众士人。
加上暖融融的蜂窝煤炉子,无限供应茶水,免费的两餐黑馍馍、米汤,穷酸们一坐就是一整天。
甚至还有人专门前来拉一泡屎,只为体验神奇的抽水马桶。
书院还讲授四书五经等应试课程,大受欢迎。又不时邀请前科举人、进士来开讲座,听众们简直能把房子挤爆。
受欢迎的还有大统领抄来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句挂在书院显眼处,郁郁不得志的腐儒们看了后逢人便唠叨,都快变成复读机了。
书院还有所附属小学堂,所用教材跟革命军孩儿营的一样。
凡是给革命军月均纳税额超过五两银子的,子弟读书免费,同时管住管穿管三餐饭。现在有三十多个学生,女娃只两个。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二十五岁……
若其他穷孩子想来读书,不用交任何学杂费,但是相应的吃穿住、课本文具啥的不免费提供,需要收个成本价或者学生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