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乱七八糟发大水

作者:三院老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种孩子收了一百多个。

里面真有几个穷的不像样,李自成看不下去也不好打破规矩。不然将来入学人数多了也是个负担,养不起。

学校能做的只是找土豪化缘,求着他们资助几个穷学生。另外再设立奖学金制度,按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选几个三好学生,发放一定补助。

穷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想出头可真要下苦功夫。

传统读书是从蒙学经典“三百千”开始,再加个《千家诗》,对应四书五经,俗称启蒙小四书。

“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除开这个外,民间还流行另一种识字课本。名为《杂字》。

“杂字”编写目的主要为了满足社会底层百姓如农民、商人、士兵、伙计、学徒等的识字需要。

其一般是选取生活常用字,分类编排成句,从三字句到十几字句不等。

偶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容易记诵,字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

“杂字”通俗易懂,内容包含民俗民风、民性民情、吃穿住行、农业商业、文化娱乐等,突出注重实用性。

不同地域有不同杂字,有北方杂字、南方杂字,有山西杂字、山东杂字、河南杂字、四川杂字、温州杂字等。

不同行业也有不同杂字本子。

山西商人多,“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有儿开商店,强如做知县。”

十二三岁孩子进店当学徒,大铺子就开始教授“杂字”。流传广泛的有《山西杂字必读》及《俗言杂字》等。

其内容包括了山西地域文化,民俗民风、民性民情、吃穿住行、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商业特点、文化娱乐等,犹如百科全书。

比如《杂言杂字抄本》,开篇先是介绍五代祖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分类除了飞禽走兽、宅舍修理材料、菜蔬、寺庙、执事、果品、树木、肉面、花草、颜色、饮馔五味等一般常见类别外,还有南京衣服类、珠宝玉器时花首饰类、杂货南果类、赁铺青家居类等类别。

比如南京衣服类,列举了上百种衣服种类。学徒们要会认会写这些物货名称,为他们将来经商打下良好基础。再进一步学习记账、写信、写契约、开票据等必须的商业技能。

某个杂字读本内容为:“人生世间,生意买卖,学会写帐,天平戥子,升合斗桶,明斤明两……”

李自成的小学国文课本就参考了《杂字》,还有《声律启蒙》等,弄了个“人口手足,舌牙耳目”。

当然少不了拼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