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逃亡乌拉圭之落暮

作者:百川紫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只是这样的情况发生在拉美非常罕见罢了,却没有忽视国外矛盾和国内矛盾导致的各种环境,圣赫塞当然不是为必隆辩护。

圣赫塞其实想的是发展一下国家经济,增殖人口,而不是一天到晚罢工,财富不会凭空产生,哪怕现在承接不到什么产业转移,也要努力地扩张经济,资源出口永远不行。

可是真正的敌人是美国佬,以及她的走狗巴西佬,美国封杀阿根廷,抢夺阿根廷出口市场,还禁止阿根廷产品进入美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甚至更严格的时候还严禁出口机器、钢铁、机床等化工设备到阿根廷,实施经济贸易封锁,要突破并不容易。

内部的矛盾则是懒汉福利,无限的福利,财政支出,以及动不动的罢工,还有封建式的土地制度,是过度保护的幼稚工业,是疯狂的关税。

这些将军们肯定没有读过《矛盾论》《十大关系》之类的书籍,只是想找个替罪羔羊,好让国家回到正轨。

可惜,时代已经不能倒退,阿根廷已经回不到自由贸易时代。

就如同6月份的那场空战一样,爱德华多·洛纳尔迪将军发动了军事政变,目的是结束正义党“对阿根廷文化和经济的破坏”。

尽管他们的政变成功了。

事实上,如今的阿根廷的经济确实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科尔多瓦军选了一个好时机,科尔多瓦再次战胜了布宜诺斯艾利斯。

整整5年时间,除了三个新工业城市,阿根廷经济几乎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步,而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却在疯狂的恢复和发展。

布兰卡市,拉普拉塔市,圣马丁市三个新兴工业城市的光辉不足以照亮阿根廷人心中的灰暗。

这三个中型城市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

毕竟要实现工业化是一种生活生产方式,不是简单的几个大型工业项目能搞定的,而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连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罗萨里奥、圣菲这些大城市都衰退得非常严重。

在必隆吸血政策的打压下,阿根廷农牧业的发展也停滞不前,必隆通过压低农产品收购价,然后垄断出口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农产品利润,几乎占据了阿根廷国库收入的一半。

这却导致农民和地主的种植积极性降低了。

这也是阳光农业能在阿根廷南部拉起一个700万公顷土地种植规模的原因,这份综合农业开发协议能签订,这其实也喻示着玫瑰宫权威正在缓慢解体。

除此之外经济大衰退,造成阿根廷生活条件的日益恶化,工人阶级深受失业的痛苦。

当时虽然还不存在大规模失业的现象,但是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这个事实本身,就给阿根廷人带来重重灾难。

为了应对外汇危机,在总统府骚操作印钞票下,阿根廷人民生活中的不利现象是物价飞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