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逃亡乌拉圭之落暮

作者:百川紫竹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新阿传媒下属的经济杂志《拉普拉塔河评论》十分清楚地提供了当时物价上涨和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而许多产品都涨价了。

当然在圣赫塞看来,布兰卡市的发展已经足够乐观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加上大量的外来投资,一年时间就创造了布兰卡市过去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创造的海量财富。

布兰卡市能快速发展,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在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口码头工人的经常性罢工,让贸易损失惨重,导致阿根廷的贸易趋势从北到南,向新兴的布兰卡市港口转移了,反正目前阿根廷铁路交通足够发达。

而且这里拥有一些非常有力的吸引政策,而且还是普拉里国际的港口之一,圣赫塞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

尽管现在美国不允许阿根廷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甚至阻止阿根廷商品进入欧洲。

却没有禁止巴西人商品进入美国,这让圣赫塞在巴西成立了一批皮包公司,专门转口阿根廷的商品出口,每个月有大量打着巴西货的阿根廷商品,进入美国和欧洲,为圣赫塞获得利润。

只是经济发展尚未成功,布兰卡市仍要不停地打基础才行。

事实上就算是圣赫塞也有些迷茫了,必隆确实给阿根廷留下来一个烂摊子。

全国现在有134家国营企业,占了全国就业人口的1/3,光是阿根廷铁路公司,就有12万员工,又占据了国企的1/2。

这些国营企业又有一部分是隶属于军队的,海军,空军,陆军都有自己的工厂。

而这些国营企业是不会失业的。

除此之外,全国还有差不多40万文官,这代表了庞大的财政支出。

如果你认为这些国营工人是幸运儿,那是对的,至少比失业的人好多了,可是物价暴涨,让大家都陷入了贫困。

全国已经有1/5的人失去了工作,主要分布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科尔多瓦,罗萨里奥,圣菲,这些大城市。

而科尔多瓦军们,确实有他们的一套方法论,必隆确实在发展经济上,不能说有太多作为,尽管很多地方出发点是好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