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清带到这边的是干辣椒,没有完全磨成粉,有些菜要放整个的辣椒才好吃。
“没……”妇人答道:“您的那袋子辣椒,您不来,谁也不敢动。”
“你们把辣椒籽取出来,用水泡四个时辰,沥干水再去育苗,种一种吧,也能卖钱。”楚清说。
要是禾苗干死了,那就挑水浇辣椒苗,这东西生长周期短,两个月就能收获,也不像水稻那么需要水。
再有,辣椒少,价格比粮食高。粮食要是种不出来,好歹辣椒能换点钱。
“白给我们吗?”妇人试探着问。
“啊,不白给,你们种出来后要还给我一斤,不用晒干。”楚清答。不晒干一斤也不少了。
“哎!”妇人露出大大的笑脸,爽快地应下来,就跑走了。
楚清一直没有把着种子不放,不管是花生还是辣椒,即便放在铺子里卖,价格也不高。
不是不想赚种子钱,而是这些东西真没多少人种。
为什么?简单啊,人少,地也少。
人少,光是忙乎那点庄稼就全家老少齐上阵了;地少,开荒成本大,只能利用已有的土地精耕细作,那更得种粮食。
听听农人们口中的一些名词就知道——菜园子、庄稼地。而不说菜地。
为什么,因为良田少,都用来种粮食了,要缴税的。
菜嘛,好解决,房前屋后的菜园子种一种就得了,而且能种菜的季节,山上也有不少野菜可吃。
实在没有更多的人力能够侍弄更多的土地。
像楚清那样,几百上千亩种花生、黄豆,在农户们的眼里就是“有钱烧的。”
当然,如果楚清也只是个农妇,她也不会大面积种这些东西。
吃饭的时候,楚清挑着笋片吃,大家都可高兴了。
这说明他们的讨好,讨到正点儿上了,自然,还有更高兴的,肉片他们能多吃一口。
吃着脆脆的笋片,自然想到笋子他爹——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