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化输出

作者:且听夏风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细致这个概念,其实在华夏文化中的很多地方都能得到体现,比如中药的切片,木头微雕,以及画卷。

我们的匠人将作品的每一个地方,以吹毛求疵的态度令其臻至完美,以小见大,最后往往能展现出一个令人惊艳的神作。

文思豆腐是这样,镂空象牙球是这样,清明上河图更是这样。”

说话间,颇具华夏山水气息的bgm想起,陈列在华夏博物馆里的珍品,一样样地呈现在了屏幕之中。

这,只是华夏人民数千年智慧结晶中,非常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但就如同洛泉说的那样,以小见大。

华夏人在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做到了他们所能达到的最好,经过了数千年的沉淀,最后形成了如今这样一个灿烂美丽的文明。

作为引子,一道文思豆腐非常成功地牵动起了外国观众对于这个国度的兴趣。

在他们以前的认知中,华夏和日本很难分得清楚,加上媒体的刻意宣传,让人有一种日本是亚洲文化中心的感觉。

不过现在事实真相摆在眼前,华夏一直以来都是东亚文化圈的祖宗,周围所有国家皆为臣民,当年也只是万邦来朝之中的成员之一。

无论媒体怎么抹黑,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的那种文化自信,是绝对掩盖不了的。

而接下来的真鲷江山图,则是笼统地给外国观众科普了一下华夏东南西北四种菜系。

并不是特别详细,但也能让大家管中窥豹了。

而通过这道菜,洛泉也将话题延伸到了华夏人对于领土的概念。

文化的不同,造就了各自人民禁忌的不同。

西方人无法理解华夏人为什么将土地看得那么重要,就像华夏人无法理解西方人为什么将自由看得那么重要。

西方人将自由视作生命的意义,失去自由,就意味着失去一切。

而土地,则是华夏人的命根子。

是秦皇横扫六合定下的版图,是汉武封狼居胥开拓的疆土。

更是见证唐朝,贞观开元两大盛世的证明。

用浅显的话来讲就是,华夏的土地是祖先用性命打下来的,后世子孙万不能丢掉一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