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是要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
这,就是华夏人对领土的执念所在。
这一期综艺播出之后,外国观众是有些被震撼到了。
原本大家只是来看洛泉做菜的,但是没想到却是被上了一堂外国历史课。
不过这趟历史课比网飞上的许多爽剧还要让人热血沸腾。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他国历史为什么能让他们心潮澎湃。
文化输出其实就是这样,要用外国人喜欢的,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
你直接把清明上河图,高山流水这样的东西拿给别人去看去听。
出于礼貌别人或许会夸奖两句,但是真正能遇到知音的概率可就太小了。
不过你要说清明上河图是华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瑰宝,地位堪比米开朗基罗的不朽名作《最后的审判》。
那这个逼格一下子就上来了。
不管是文艺复兴还是米开朗基罗,都是西方文化里极其重要的符号。
有了对比,外国人就能先入为主地知道这幅画到底有多厉害。
再主动深入欣赏之后,也会点点头:嗯,确实很厉害。
文化交流本来就是这样,逃不开你夸我我夸你的商业互吹。
华夏对西方还是不能向对日本那样,西方的文化灿烂不比华夏差,而后者完全就是父子关系,二者是有本质区别。
所以,洛泉讲述的时候,完全不是用的所谓天朝上国的语气。
要是搞带清那一套,什么我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尔等撮尔番邦区区千年文化,如何与我相提并论。
要是这样的话,那还输出个屁。
所以洛泉就是语气尽量平淡,用陈述的语气,同时也夸一夸外国的这些名作名人,让大家以为二者是同一水平,这样也能加强外国观众的记忆点和认知。
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中,文化输出的目的也就达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