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觉得房子、地皮这东西买到就是赚到,贷款也得买,谁能买得到谁就是有本事,而这样的疯狂反过来又进一步的刺激了房价和地价。
房子是刘大炮盖的,地皮是刘大炮批的,水泥也是他生产的,贷款也是他放出去的。
这么大的一个产业链,居然在他的手里奇迹一般的闭环了,这其中到底有多少利润,就连刘大炮自己都有点算不清楚了,只能是大约的估算出来,现在扬州城每多建设一栋楼出来,他差不多就能从中赚三十多万,不到四十万贯的样子。
照这样发展下去,欠朝廷的两千五百万税款,光凭这房地产一个行业差不多就能赚出来。
谁说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搞什么科学发明,能有他搞房地产来钱更快?
整个扬州变成了大工地,到处都在叮叮当当的搞建设,又进一步的刺激了扬州城的经济,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虽然每个买房的人都开始背负巨额贷款,但这个生活质量,却都在显著的提升。
商人富了,穷人富了,刘大炮富了,扬州城也富了,等这两千五百万贯的税款交上去,看起来朝廷也会跟着富起来的。
那么谁变穷了?
扬州城大大小小的商人想了半个多月也没想出这套经济模式有什么毛病。
这刘大炮,是在点石成金不成?
难道这一切的改变真的只因为那小小的,区区的水泥么?
杜孟东也跟扬州城的富商们思考着同样的问题,而且是百思不得其解,忍不住就找到刘大炮。
刘大炮则笑着道:“怎么,前些时候你不是还担心我还不上2500万贯的税款么?现在咱们义字门日进斗金,税款的问题几乎都已经解决了,怎么我看你反而更忧心忡忡的了?”
杜孟东闻言也是苦笑:“能赚钱当然好,我的分红现在也变得多了,帮派的势力现在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的在膨胀,但是啊,我这心里总是不踏实,总觉得,好像是有什么问题。”
“怎么说?”
“就是……总觉得……怎么说呢,混了这么多年,我一直深信,任何的收获都是有代价的,生意场上,如果有人吃了亏,就一定是有人占了便宜,反过来也是一样,大哥,房地产的代价是什么呢?”
刘大炮闻言,笑了笑,道:“当然是有代价的”。
想了想,刘大炮道:“第一个代价是虹吸效应。”
“虹吸效应?”
“有人赚,自然就会有人赔,你说得没错,现在的扬州,实际上是在虹吸整个江淮地区的血液,所有江淮地区的制造业都会陆陆续续的搬迁过来,因为我们的营商环境要比他们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