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思考着怎么回答网络之上,网友们关于这一个记忆片段提出的提问。
而很快,其中一位教授就站了出来他,接过了主持人递来的话筒。
他缓缓说道:“其实吧,我知道现在许多网络上的网友们都在疑惑,为什么当时林逸没有去见他自己的女儿。”
“为什么他为自己的女儿付出这么多,可他在去见自己的女儿的时候为什么还会紧张?”
“为什么还会有自责的情绪。”
“甚至在看见他女儿脸上露出沮丧的表情时,似乎他也因为这件事而陷入了愧疚。”
那位学者说到这里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是啊,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林逸明明做了那么多,他绝对不需要对自己的妻子女儿产生任何亏欠的情感。”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在我们外人看来是如此而已。”
“我们看一件事情的角度和林逸以及那些当事人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
“就例如其实很多诸如子女结婚,父母掏空一辈子的积蓄为自己的子女买房的新闻之中就会出现这样的观点。”
“有许多人认为这些父母实在是太不值了,他们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全部的积蓄都用在了房子身上。”
“而他们却什么也得不到。”
“甚至他们在用自己的大半辈子积蓄为自己的子女买房后,他们的脸上还会露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
“许多人都不解他们的行为,问为什么他们花费了那么多钱,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花光了,却还能露出那样真心的笑容。”
“可就是这些在外人看来非常不值得的事情,在那些父母的眼中却根本不能用值不值来衡量。”
“而如果非要用来衡量的话,我相信那些自愿为自己的子女买房的父母,他们在这件事情上都认为是值得的。”
“他并非像外人想象的那样,所以其实两者可能对一件事情的标准是完全不同的。”
“就如同林逸这样,他在衡量自己对自己女儿亏欠的标准也是和外人看的完全不同的。”
“在外人看来,他做错了那么多事情,甚至付出了自己的余生,所以他对自己的女儿绝对没有亏欠。”
“可是在他的心中他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弥补自己的女儿,而或许他潜意识中并没有这么认为,可他在每次见到自己的女儿失落时,他的脸上也只会出现亏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