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亏欠林逸除非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救赎,否则是一直都不会消散的。”
那位学者说到这里后,主持人和一旁的嘉宾们也都是连连点头。
他们也很同意这位教授的观点。
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并没有代入父母或者子女身份之中。
所以他们看待一件事的角度和当事人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可悲又可敬的父辈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却站在另一个方面。
他们将自己子女获得的成就与自己的悲喜挂钩。
他们看到自己的子女人生过得越来越好,有了家庭,有了他们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会一同高兴。
即便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可他们的心底就是会生出那样的喜悦。
而这也恰恰解释了为什么。
那些掏空了自己一辈子积蓄为子女买房的父母们。
他们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却还认为值得了。
还不一会儿。
那位教授便继续回答起了,网络上观众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他先是重复了那个网友的提问一遍,他缓缓说道:“这位网友因为看到了记忆片段之中的画面,觉得那些片段之中的画面太像他的曾经了。”
“所以他觉得很多人都应该经历过,虽然那些家庭都不会像林逸的故事那样精彩,那样曲折,那样的悲惨。”
“可在本质上是并没有区别的。”
“那个网友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所以他想问一下,我们在场的这些嘉宾们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而当这番话说出口后。
那位教授先是沉思了一会儿,之后抬头望向镜头说道:“这样的经历其实,我曾经有过,所以就不用去问其他几位老师了,就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