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和包道乙两人同时瞪了方百花一眼。
东平郡王乃是二等王爵,从晋朝开始,历史上有许多皇族宗室,都曾经以此为封号。
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人,一个是唐玄宗时期的安禄山,一个却是唐朝末年的朱温。
这两人都是野心勃勃之辈,背信弃义,安禄山起兵反唐,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帝。
而且两人的结局也十分相似,都死在自己的亲身儿子的手中,徒惹天下人发笑。
方百花思维发散,揣测道,“也不知这位弥勒教教主,是否有自己的儿子?”
方腊蓦然脸色一沉,低声呵斥道,“你胡说八道些什么?”
“王则教主起兵反宋,乃是极受我明教尊重的前辈,哪里容得你在此口出狂言,对其故意诋毁?”
方百花一愣。
她何曾遇到过,方腊对自己如此不客气的呵斥,再加上有包道乙这个旁人在一侧,更加觉得难以承受。
当下暗哼一声转身便走,也顾不得什么,和方腊商讨,前往山东境内的事情。
方腊对包道乙露出歉然笑意,无可奈何道,“我这妹妹未经大事,性情跳脱,倒是让道兄见笑了。”
包道乙古怪一笑,反而维护方百花道,“无妨,以贫道看来,令妹天真烂漫,一片赤子心,殊为难得。”
方腊抿嘴轻笑,等方百花的身影消失不见后,这才继续出声包道乙询问道,“道兄刚刚所说的,都是流传于世的寻常消息。”
“但是你却向我特意提起王则的故事,想必还有其他不为人知,十分隐秘的讯息?”
包道乙神色一正,肃然点头道,“正是如此,教主英明,你的猜测极为正确。”
他想起当年自己年幼的时候,在家中的藏书上看到过的隐秘内情,脸上依然忍不住掠过一丝惊悸。
方腊见包道乙陷入沉思,并没有出声打扰,静静的束手而立,等待包道乙自己恢复。
包道乙脑海念头急转,蓦的轻叹一声,喟然道,“据说当年王则起事的事件中,曾经有流传出和天书有关的消息……”
方腊一愣,口中轻喔一声。
“天书”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