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新政(上)

作者:鸿蒙求道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皇帝崇祯虽然也不是很理解,但出于对他的信任,并未反驳。

崇祯知道,大明能有今天,能有北伐的实力,自己固然有作用,但最大的功臣,非林衍莫属。

他甚至有将自己最喜爱的女儿长平嫁给林衍的意思,只是林衍一直推诿罢了。

养居殿,崇祯看着文武百官,道:“七名内阁阁老乃国之干臣,其皆已年迈,赐座!”

他这样做当然并不是真的是因为这七名内阁成员年龄大,而是根据林衍的意见,有意提高内阁地位,并严明上下尊卑,以此做到使群臣的把目光齐聚在内阁这个位置上,而不是自己的皇帝宝座上。

内阁七名成员自然是谢恩就坐。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崇祯二十三年了。

谁能想到,曾经即将覆灭的大明,还能发展至今?

这一切,国师功不可没。

从大同到宣化再到居庸关,从巡抚总兵到参将御史,大都投敌叛变,以至于京城于旦夕之间失陷,虽说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乃我大明之祖制。

但太子年幼,百姓民不聊生,朕怎能弃祖宗百年基业,幸而国师辅助,劝朕南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方可救大明江山于水火之中。

正因为此,朕今日召集诸位爱卿,便是要问问,天下为何变得如此地步,是朕做错了什么,还是在坐的诸位做错了什么,亦或是大明哪里出了什么问题。

竟使得百姓们不安居乐业,起而造反,天下分崩离析,群臣人心离散!

固然,这几年来,国师的帮助下,南明已经稳定,但我等也更应该痛定思痛。

这一次我们能够逆改局势,那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呢?”

崇祯也知道他们的心思,便也直言不讳地说道:“今日之朝会不是清除奸佞之徒的朝会,而是商议大明新政的朝会,今日在场的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将,所以诸位爱卿但请畅所欲言,不必照拂朕的面子,甚至可以直言朕之过失,朕今日不杀一人不罚一人!”

崇祯说完便看向了坐在自己面前的七名内阁阁臣。

而此时两旁的高级官员们也看向了这七名内阁阁臣。

作为内阁大学士,执掌帝国中枢,甚至在陛下面前都还能坐着,自然也得有所担当。

更何况,朱由检也早已下旨,今日议政,内阁成员可议,其余诸臣只有听政之资格。

因而,朱由检刚才所谓的求言,实际只是对这七名内阁成员说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