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要用这种树叶做什么东西吗?
食物?还是烙什么饼?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节,下尧村正在精心迎接一个专门为稻谷设置的节日,新米节....”
“口感上,水稻常被区分为糯与非糯两类,粘性特别强的统称为糯稻,含量丰富的支链淀粉使它蒸煮后极具粘性和韧性....”
经过捶打的稻米能够被拉伸出将近半米的长度,看着就十分的弹牙,就像是浸湿的绸缎,十分具有光彩。
屋外的男人们在捶打稻谷,而屋内的潘言少和黄安荣也是在忙碌。
之前经过捶打变碎的枫树叶子,被他们放入到架在火糖上的锅子里。
锅里面放满了沸水,正在咕隆咕隆往外跑着热气。
“略加蒸煮,树叶就会溶解出黄绿色的溶液,成为糯米的天然染色剂....”
“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就变成了黑色.....”
看见脱胎换骨的稻米,张铭大开眼界。
原来之前的植物是给稻米染色的!
在张铭惊讶之余,他们又用另外一种植物把另外一部分糯米染成了黄色,同时也保留了部分的白色糯米。
“用植物给食物上色是一种古老的智慧,它既满足了一个封闭而又艰苦的民族对于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观上保证了食物天然的品质....”
画面一转,一块块美丽的梯田出现在张铭面前。
不规则的梯田像是出现在画家笔下的油画,处处透露着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偶尔飘过的白色雾气更是增添了一丝自然的美。
看着张铭如痴如醉,他本就对这种乡野格外的喜欢。
“山上的梯田不适宜机械化的收割,人们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摘禾刀,但是在这一片水田里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这里的人民发现在水田里面可以同时养鲤鱼和鸭子,鱼和鸭可以帮助糯稻清除虫害,而它们的粪便又能给稻禾提供充足的养分.....”
在一株株金黄的稻谷中间,鸭子的叫声和鲤鱼卷起的涟漪相互交错,形成一幅相辅相成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