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练子宁还要嘴硬,朱英也有很多种方法反驳八股文。
光现在想到的就有九种。
没办法,自己可是有系统的人儿。
虽然这杂交水稻是系统抽的,但影响他找专业的理论知识来反驳么?
不影响。
一旁的徐辉祖早已瞪大了双眼,拿着稗草和稻穗看来看去。
而朱元璋早已喘着粗气了。
大明洪武朝二十五年了,科举有七届之久,但朝堂里的文臣使起来总是不得劲。
贪赃枉法明哲保身的不胜枚举。
原来是岔在这里。
一开始的路子就错了。
他老朱农民出身,对于这些文人学士,自然是推崇追捧的,历届科举都由翰林院,太师和六部尚书共同拟定。
对于六部需要的进士,他都会让六部列出题目进行殿试。
一如练子宁在兴国民策上颇有见解,这才授他到翰林院深造,随后转为工部任侍郎一职。
本以为这样能人尽其才,悉用其力,大明将会日益兴盛,远迈神州其他盛世王朝。
可没想到现在听了朱英这寥寥数语,他便明白,他想错了。
科举从根源上就弄错了。
原以为朱英看不上科举是借口,不然不会想法子改户籍。
现在看来,是他错怪朱英了,大明科举办成这样,天下的读书人,还有朝堂的清流都满意了。
但百姓不满意,他老朱不满意,朱英自然也不会满意。
只不过没人敢说,也没人敢论,就是他朱元璋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