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势所趋,蓝玉当诛

作者:云里雾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余下的话,便是汤和请求从轻发落蓝玉的话了,其中夹杂着蓝玉对今日明军的影响,他就不在朝堂上念了。

朱元璋早早收到这奏章时便反复看了几遍。

他的心思汤和早就明白,两人相识数十年,怎会看不清今日时局。

急流勇退,才是对国朝最大的贡献,若是仰仗功劳肆意妄为,那就有祸乱朝纲之嫌。

举国将领之中,只有汤和懂这个道理。

年轻时候,汤和会争,赏罚不平,他能拍桌子讨要自己封赏,可年纪上来了,他就不争了。

可惜的是举目四望,朝堂之中有谁懂这道理。

蓝玉是对大明很重要,汤和说的尚武一说,士卒功业一名,从今日的蓝玉一案,都会影响大明朝后续对待武将的态度。

看着奏疏中的汉高祖与今日困局阐述的明白,天底下能将他朱元璋这样类比的,也就汤和有这胆量了。

想到七国之乱,朱元璋将奏疏收起,看向了目光困顿的朱允炆。

当今天下,各镇藩王有不服他朱元璋的吗?

没有,谁都没这胆子,可要是他走后,不服朱允炆?

朱元璋心头就没那么坚定了。

看来他一门心思为朱允炆上位扫除障碍,可却大大的削弱了京师在各镇中的力量对比。

藩王拥兵自重,京师可用的将才被诛杀一空,的确有七国之乱的嫌疑。

就这个念头起来,朱元璋就不想杀蓝玉了。

但还需看看,汤和奏疏中所说的文臣把持国朝武备是个什么状态,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朱元璋扶了扶眼镜,静候臣工对这奏疏的意见,此时明眼人都知道需要他们来点评一二了,但身穿朱红官袍的都一言不发,只能对着一边蓝袍门生动动眼神。

“圣上,汤大帅所言,亦是我得臣工肺腑之言,要知道再往前推个三十年,我等一介书生想报国,可一想到那是鞑虏胡国,窃取神州,便觉得肝肠寸断,要不是圣上天命所归重开汉家基业……”

“你是翰林院户部主薄宋潜?”

“正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