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河被在座的十几道目光齐刷刷地盯着,笑呵呵解释道:“我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改良,味道上还是最地道的重庆火锅。”
“哦,原来是陈老板做了改良啊……”
在座的众人顿时纷纷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不过绝大多数人并不在乎改良成什么样子,只要味道足够好吃惊艳就可以。
这一帮外行人只会看门道,但是徐芷溪和郑强这样的内行人却看到了“改良”背后真正的意义。
首先就是把一个大锅改良成了每个人面前一个小锅。
这样的方式绝对是跨时代的进步!
中国人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分餐制”,直到元朝开始才把游牧民族这种不讲究的“合餐制”带到了民间。
与“分餐制”相比,“合餐制”无论是卫生还是文明程度都是巨大的倒退。
而且极为引起传染病的大肆传播。
但是“合餐制”却又极大了迎合了中国人喜欢“热闹”和“团圆”的主题。
在情感方面人们还是更加倾向于“合餐制”。
对于一般炒菜的馆子来说,只要餐桌足够大再搭配上转盘。
就可以让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围坐在一张餐桌上一起吃饭。
但是火锅这样的形式却对人数有着极大的限制。
无论是燕京的铜锅涮肉,还是川渝的麻辣火锅,以及广东的打边炉。
一般都是三五好友齐聚一桌,热热腾腾地吃上一顿。
可是一旦吃饭的人数上升到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往往就只能对火锅这种美食“忍痛割爱”了。
一来是没有足够大的锅子,二来是锅里涮肉和涮菜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一群人“抢食”的速度。
但是陈江河却把一个大锅改良成了每个人面前一个小锅,这样的话即便再多的人想要吃火锅,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最重要的是,这种大家每人一小锅围坐在一张大餐桌上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