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五章 南洋大开发(四)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大量的雇工进入种植园,他们一无所有。

而投资种植园的这些人,白银要买的东西,大部分都在松江府可以批量买到。

南洋所需的各种日用品,一部分是本地产,大部分却都是从大顺批量购买的。

这种特殊性,使得先连通种植园、松江府、海军、新兴工业的纸币,完全可以尝试。

如果是闽粤的自发性移民,这种纸币显然是难以被接受的。

大顺在南洋的征服,将以经济和货币为主、军事为辅。

这些,都在南洋大开发的计划之中。而且伴随着南洋开发,作为原材料产地,朝廷也会很容易接受以纸币作为赋税:钱能花出去、买到想买的大宗物品,再不济也能兑换白银。

英格兰银行,起源于给政府办国债;阿姆斯特丹银行,起源于大额贸易兑付;法国纸币,源于耍赖赖国债。

大顺都没法学。

国债,大顺根本不存在,借不起。

海外贸易,大顺纯粹的顺差国,兑票根本都用不上。

至于国家发行学宋交子、元明纸钞,就大顺一塌糊涂的财政,这么大的基本盘,一年那么几个吊钱入国库,连准备金都不够。这要是不贬值到起飞,那就真没天理了。

大顺要办的银行……实际上起源于对外贸易,只是将“央行发钞权”,尝试着从欧洲商船那,拿到自己手里而已。

在明朝中期完成了白银货币化和税收白银化之后,对外贸易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大顺的发钞行。只是现在把这个发钞行,具体化了而已。

本质上是和旧时代的小农经济切割的。

以新兴的产业、新兴的工业、新兴的商业,新兴的海军、以及新兴的南洋漕米,先作为流通的基本盘。

盘子现在看来,已经足够大,可以保证稳定流通。

…………

…………

十月。

江苏和往年一样,又遭灾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