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零九章 南洋大开发(八)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要蠲免到什么时候?下南洋不是一日两日的,一年蠲免、五年蠲免,百年还蠲免?

江苏节度使心里嘀咕着,心想要说这件事,唯一能解决的办法,其实就是断了朝廷的赈济。

把百姓逼反。这样债务就清了。

招安之后,再卖给南洋。

可这种想法也就是一闪而过,可不敢往深处想。

看看刘钰似乎正在那思考这个提议,江苏节度使摇摇头,还是开口点了一下,示意这个办法也不行。

根本问题就是皇权不下县,县以下的人口,其实不是大顺人,更像是各地士绅的人。朝廷若有能力监管到债务明确,基层也不会糜烂至此。基层都糜烂至此了,还幻想着能把债务整理清楚,这不是做梦吗?

在说完蠲免不行之后,江苏节度使又道:“若不讲补偿,只按照特事特办来做,今年做了一次之后……”

“国公、都督,你们可想过后果?”

“既是钱可能收不回来、放出的贷可能因为下南洋就没了……只怕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要成片饿死。”

“甚至,可能出现民变。”

“本朝没有推广青苗法的能力,士绅实际上维系着青黄不接时候贷款给佃农贫苦的事。”

“既没有青苗法,又逼着士绅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不借贷于贫民,这不是引着苏北大乱吗?”

“到时候,吃大户、砸粮仓,还好说。”

“就怕有心人做出大事来。本来就因为废河一事,颇多不满,到时候黄淮糜烂,又恐坏了天子要治淮废河的大事。”

“之前我说,这就是个子贡、子路赎人的事。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而且,苏北地区素有传统,青黄不接时候,也多吃大户。少了还好,朝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知道百姓苦极。”

“但若多了,朝廷肯定是要管的。”

“不管,便寒了天下士绅的心。”

“真要是欠债不还去南洋,那就真是火上浇油了。”

“国公、都督,安稳为第一要务。长久看,移民迁民是大利,是安稳治本之法。但未必到长久,恐怕就先乱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