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朝廷是鼓励百姓下南洋的,不然留在内地,人地矛盾,准备让好容易无害偶像化的铲平王,再出人间化身?
赶紧滚去南洋,去的越多越好,只要能去,啥政策都给,反正政策不花钱。
本族人口巨量,基本控制着经济中间环节和上层环节,统治成本就比荷兰人低得多。
荷兰的私商,有能力把货运到欧洲去销售。
大顺的私商,只能去大顺国内卖,资本雄厚的大公司在欧洲尚且站不住脚,私商凭什么去欧洲卖货。
荷兰东印度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就是南洋。
大顺的西洋贸易公司,南洋只是个普通的货源地,论价值都比不上茶丝。
荷兰东印度公司,要以严苛的手段,控制丁香之类的产量,确保价格。因为资本不厚,只能增加单位利润。
大顺西洋贸易公司,资本雄厚,要以宽松的手段,增加丁香的产量,从而打价格战击溃巴西的丁香木,重夺欧洲的丁香市场,赶走替代品,重新完成欧洲香料市场的垄断。
在土著眼里的荷兰,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就是那几千驻军,首都就是巴达维亚。
而南洋是中国的传统影响范围,土著眼里的大顺,是个从西域到鲸海的巨大帝国。
土著眼中的荷兰,荷兰人吹嘘的自己大西洋上也阔过的舰队,既来不了,那就不存在。
所以是可以反抗的、有机会赢的。
土著贵族眼中的大顺,是无法反抗的,是赢不了的——反抗荷兰,意味着只需要攻下巴达维亚;而反抗大顺,意味着需要攻下大沽口、炮击紫禁城,否则就要面临泰山压顶一般的报复。
尤其是刚伐过日本,夺取南洋,炫耀了一波武力的、千年来听多了名字的天朝。
二者的心理抉择难度是不一样的。
荷兰公司的驻军,既是“卫所兵”、也是“京营”。
打不了大仗,三五千人的极限规模,使得往往一场起义、一场反抗,就要打个七八年,拆了东墙补西墙,兵力总是捉襟见肘。
大顺公司没有驻军,在南洋的驻军是朝廷的驻军,只是守备军。大顺真正的野战部队,另有规模。
真要是爆发了大规模的贵族反抗,正规野战部队可以迅速集结。大顺不用拆了东墙补西墙,只要借用一下广州、锡兰的野战部队即可。
这里面对公司而言的成本就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