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六章 梦魇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老国王已经六十多了,毕竟历史上他儿子打网球打出了肺栓塞死了这种奇葩情况属于“特别偶然的意外”,老国王觉得自己肯定熬不过儿子。

双方的对抗迅速升级。

内阁,一半人在忙着和世子党身边的那些“爱国者”们对抗。

另一半清醒的,则明白休战期要做的最要紧的事,就是在下一场战争开始前,营造一个良好的外交环境。

外交局势也非常不利,大顺拉了荷兰进武装中立同盟,反手在丹麦扬言要对丹麦加关税这明摆着在拉拢俄国和瑞典垄断波罗的海贸易权。法国不提,西班牙还打着呢。这要是外交打不开局面,下回可就要出大事了。

从国王到内阁,或是出于不在意、或是出于没办法、或是忙于真正的大局,总之,对大顺西洋贸易公司直航和鸦片案事件,并没有投入明面上的过多关注。

但大顺西洋贸易公司对英国的冲击,却实实在在的在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里面的背景很复杂。

既有大顺当背景板时代,英国因为之前“手工业自信”而产生的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之争。

有关于议会制、国王权力、传统与现代、帝制与虚君的争端。

还有就是“宗教”还是“理性”、“以德治国”还是“以教治国”的争端。

而这三个派别,无疑都会拿大顺当稻草人。

和伏尔泰所描绘的英国与中国一样,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立场。

关键是大顺太适合当这个稻草人了。

离得太远,货物却近,刘钰之前来欧洲就在那喊自由贸易,完后大顺又是帝制模板——当然是奇葩的模板,道德哲人王、绝对君主制、官僚内阁制这三个根本不搭边的东西,却可以随需要而在各路人马的嘴里自由变换。

真相到底如何,没人在意,重要的是借着中国说自己想说的。

好的是他。

坏的也是他。

关于“宗教”还是“理性”的争端,其高峰点,就是《格列夫游记》里指代“他们嘴里的中国”的慧骃国。

后世看来可能感觉不到这个慧骃国和中国的关系。

那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不是真实的“中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