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 王朝的最后一次成功改革(七)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但是,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地方造反,都不可能变出来一支海军。

就算他们变出来一支海军,可也变出来一群能够海战的军官。

海军是技术兵种,至少相对于陆军来说是的。

只要他们变不出来海军,也就意味着朝廷不会因为财政崩溃。

钱袋子、米袋子在手里,总就能镇压下去。

朝廷的战略,也就不需要考虑什么保运河、保漕运、保这个、保那个,被人牵着鼻子走,很容易来一场“攻其所必救”的计略——这对当年玩过攻打藩王调动敌军的大顺来说,是开国史,记得清楚。

好的也有,坏的也有,皇帝自也明白和以往多有不同了。

如今这个李家从高一功手里接下的帝国,走到了这一步,已经到了不得不继续发展海军、继续扩张保证足够安全的南洋缓冲区的地步了。

伴随着南洋成为产米基地,某种程度上讲,马六甲已经接替了镇江府的地位。

到了这一步,其实已经无路可退了——运河一旦被废,真要海上出了事,那运河可不是三年两年能修好的。

运河被废,是破釜沉舟的举动,没有回头路了。

海军不行,连夜修运河,哪怕有的是银子,那也得修几年,到时候怎么样呢?

科学院倒是搞出一些铁轨车,但那玩意儿皇帝去看了,也就还只是个玩物,要到真正变成“不需要水的大运河”,皇帝怀疑自己都未必能够看到那一天。

一旦走向大海,便退无可退。

帝国在慢慢滑向一条之前的二十余史无史可鉴的路上。

一时间,皇帝很是理解了刘钰为什么对钱银兑换那么紧张的原因,那种不知未来的莫名恐惧、无法预测、无法用过去的经验或者推理的理性去推断的事物,总是叫人慌的。

温水煮青蛙一样的变化,又伴随着必须重视海军,引发了更多的新问题。

海军,就需要一群新学军官。读十三经的当不了海军,经纬度都算不明白,怎么当海军军官?

哪怕皇帝已经意识到了,许多地方的新学学生,可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他们无法科举,但他们还有学问——可现在帝国已经被逼到不得不重视海军和贸易这一步了,又不可能取缔新学,只能任其“泛滥”。

的确不能科举,那会天下震动。

然而也得给这些人找些事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