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九章 名与实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看透了松江府那一套“用钱之多少来区分人”的标准,是以一针见血地给郑玉绪点出来了解决的关键。

郑玉绪思索着吴敬梓的话,渐渐品出了一些关键。

朝廷如果要盐政改革,走的肯定是票盐法。

到时候,就是要鼓励小额的资本入场,瓜分掉大盐商的管控。

盐引改盐票,使得有个千八两银子就能入场,不再需要股本在上百万的大盐商了。

其中的关键一点改革,就是取消盐引的专营制。

比如郑家,拿着几十万的盐引,这些盐引就是他的,规定就是他的,是可以父死子继的。

问题也就出在这。

好比两淮盐区,管着百十个州府。

把这些州府,分成甲乙丙丁午己庚辛等等个不同的销售区。

甲乙丙靠的近,则甲乙丙的盐一起运过去,再大仓库分发,再由专门负责甲乙丙销售区的人拿去卖。

甲的盐不能去乙、乙的盐不能去甲,当然私盐甲乙都不能去。

而甲乙丙丁午己庚辛这些销售区的特权承包,是继承的,不变的。

比如郑家,拿着七八十个销售区的特权,他需不需要自己去干?

显然不需要嘛,好比他有七十个销售区,朝廷问他收70块钱,相当于一块钱一个区的专营权。

他为啥要自己去干呢?两块五一个区的销售权,卖给次级承包商不就得了?何必要自己去干?

这几年议论纷纷的盐政改革,出发点就一句话可以总结:

【利上不归朝廷、下不能哺小民,而尽归中饱之辈矣】

核心思路,就是取消中间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怎么取消中间商赚差价?

朝廷那群琢磨着搞盐政改革的人,想法也非常简单:市场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