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江苏省拉着关东、南洋、登州府、武夷山、景德镇,在和英国开战。
剩下的,在看戏,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倒不是假话,而是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管输赢,都没关系。
阜宁到南通的运河两岸的百姓,中产,会看报纸,关心战争的局势,这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收入。
河南的百姓,即便是稳定的自耕农,也不会感受到战争的存在,不管战胜还是战败,十年之内,都不会对哪怕那里的粮价产生一丁点的影响。
可能,家里的孩子手贱,拿着竹竿把屋檐下的燕子窝给捅了,都比这场战争重要。
而这场战争的模式本身,对大顺而言,又必然是有限的投送力量、少量的精锐常备军、投送规模五千人为极限、海战四处袭扰为主的战争模式。
这也就意味着,这场战争,大顺能够展示出强悍的动员力量。
因为,对战争有意义的动员主力,就围在刘钰身边,加上外围的,也就二三百号人。
也就是整个大顺新兴资产阶级的二三百个家族。
相比于之前的战争模式,根本不存在动员、或者说压根不可能整合国家力量进行动员的情况。
全然不同。
这一次战争,大顺亦算是迈入了“近代国家”的门槛。
刘钰是借着自己即将离开江苏,以一种仿佛“安排后事”的机会,来进行战争前的动员。
这样既不突兀,也不会叫人感到意外,或者直接影响到投资波动。
因为平日里他就在不断地讲阶级利益,试图让大顺的资产阶级明白,他们的利益所在。
而且,这一次从盐政改革废运河改革开始的江苏改革,他也是坚定地站在了大资本家的这一边。
对内残酷镇压。
对外巧取豪夺。
创造破产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