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发展也好、工业萌芽也罢,不是凭空掉下来的。
得有劳动者。
得有资源。
得有市场。
前期的美洲什么样?如果没有重商主义,和英国严苛的航海条例,会被法国荷兰倾销的压根发展不起来工商业。
甚至,连瑞典、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都能往北美倾销,如果没有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保护的话。
至少,前期是的。现在是度过了新手保护期,发展起来了,那又另说。
举个简单的例子,北美蓬勃发展的冶铁业。
如果没有重商主义和《航海条例》,那么俄国依靠农奴服役制,此时是欧洲第一生铁生产国;瑞典的铁棒,那也是背靠着上等铁矿。
没有关税保护,北美会发展起来冶铁业吗?
在起步阶段,就被瑞典和俄国给冲死了。
瑞典的大矿不提,俄国自彼得后就实行的农奴定期去工厂服役的制度,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都需要进口俄国的生铁。
但,历史总是这样的。
因为有重商主义个航海条例,所以保护了北美从一片荒芜中发展起来了工商业,没有在起步阶段就被荷兰的羊绒、法国的酒、北欧的铁、俄国的皮所冲垮。
然而,因为发展起来了,所以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满足狭窄的英伦市场,资本已经积累起来了、产业已经发展了,需要更大更广阔的市场,于是,重商主义和《航海条例》,卡在了一个微妙的阈值上。
到现在为止的这个阈值,是有明显的南北分界线的。
北方州,单就此时,可以明确地说,就是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的受益者。
南方州,单就此时,可以明确地说,就是航海条例和重商主义的受害者。
北方州的工商业,没有早期的关税保护,会死。
为什么一般以1750年作为这个得利还是受损的阈值?
从大环境上,1750年代,英国正式消灭了自耕农,工业开始了大发展,伦敦的工业开始需要市场和原材料,并且试图占据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