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攻防心理(七)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标志,就是1750年的《钢铁法案》,要求北美不得发展金属切割业,但鼓励北美发展冶铁业。

英国的法,都是留漏洞的。

比如说,大顺走私集团仔细研究过的《曼彻斯特法案》,不准生产纯棉布,但是如果往里面加了麻或者毛,哪怕你加一根呢,理论上那也不是纯棉布。

同样的,铸铁、造锅、铁壶等等这些东西,是钢铁切割工业吗?显然不是,切割铁业,是此时的技术上游,高利润高附加值产业,并不是说不准冶铁炼钢。

比如“北美钢铁公司”,就是这个法案出台之后,伦敦的金融资本在宾夕法尼亚投资的,而且一次性就投资了230万两白银。

北美十三州不想做产业链低端,不想做原材料产地,想搞高附加值产业,当然是正当且合理的。

以进步的视角,刘钰连大顺自己的西洋贸易公司和东洋贸易公司都反对,要不是为了强加给他们训练水手、强制他们造远航船加强战争潜力的目的,他肯定是要狂喷这种模式的。

但是,北方州现在的现实,是大顺这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以“北欧工业品”的名头,往北美送。

北方工业发达的州,或者说北方的工业资本集团,受到了“北欧”工业品的极大威胁。

廉价的曼彻斯特同款以假乱真的掺了羊毛的布匹。

棉布。

瓷器。

丝绸。

铁器。

黄铜。

木器。

漆器……

几乎是全产业的冲击,甚至包括火枪。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处在阈值的,即将要向产业链高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已经不满足于英国这个狭小市场、重商主义已经反过来损害生产力进步的北方州,自然是有想法的。

是拥抱自由贸易,被东方……呃,“北欧”工业品,冲死?

还是拥抱重商主义,搞帝国内贸易循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