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让柴郡的盐,更加卖不到北美去了。
之前奥王继承战争的时候,齐国公参与分赃大会,代表大顺,提出了《反海盗公约》。
因为大顺的特殊情况,大顺是对海盗深恶痛绝的。一个商品出口国,怎么会喜欢海盗?
当时英国人嘲笑大顺,说“一群阉人提议禁止性的生活”。
因为加入反海盗公约的,都是些什么俄国、奥地利、普鲁士这种压根就他妈根本没机会私掠的国家。确实像是一群阉人在讨论关闭青楼。
但是,既然英国不参加,大顺就劫船呗。公约只对公约内的国家生效,而加入公约的国家连私掠的资格都没有,大顺当然遵守公约。
又因为大顺算是比较专制的垄断贸易政策,使得大顺所有的远洋商船,甚至去日本的商船,都必须按照标准购买重装商船。
虽然严重地扭曲了自由贸易,要不然更便宜、成本更低的船一样跑日本。
但在开战之后,效果就显现出来。
重装商船、月距角经度法、垄断专营公司水手培训军事义务……还有最关键的,西班牙换王导致西班牙参战,大顺船队可以在哈瓦那补给,私掠效率至少加了200%。
这几套组合拳下来,整个英国西部工业区,全都崩溃了。
金融崩溃,那是早就注定的事。
不管是东印度公司被掐死。
还是……金融业,得考虑利息,得考虑周转,得考虑风险。
大顺参战之后,北美种植园区1500万的贷款,至今不还,这些巨大的风险自然被一个个引爆。
而萌芽工业的崩溃,才是真正要命的东西。
1750年左右,英国基本消灭了自耕农。
这是好事,如果能够持续工业化的话。
但好事的背后,就是这点萌芽的工业被切断,这些人又没有土地,吃什么?喝什么?
怎么生存?
利物浦的混乱,只是大顺参战后英国总崩溃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