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利物浦、兰开夏、曼彻斯特等地的叛乱和混乱,给了他一个机会。
倒不是说带兵去镇压,他叔叔坎伯兰公爵去镇压雅各布派起义,名声混成臭狗屎,得了个“屠夫”的名号。
而是说,乔治三世认为,自己可以利用这场混乱,先把军权抓到手。
英国人都很清楚,因为海峡阻隔,陆军,是决定政治走向的根本。
坎伯兰公爵的军改,目的就是把“升迁任命”的权力,从哪些地方实力派手里,拿到政府手中。增加常备军的数量,降低买官制和团长所有制的规模。
海军的问题,不用管。海军正常运作即可,那玩意儿不会决定伦敦的政局。
陆军,关键是陆军,只要能趁着这场混乱,把军权抓一抓、在议会撕开个口子允许增加常备军数量。
那么,就算大赢。
手里有了军权,以后有的是时间和议会这群人慢慢折腾、慢慢玩。
至于如何利用利物浦的混乱、大顺对英国的压制、和战争即将失败的现实拿到军权、增加常备军的数量,乔治三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三个支撑点。
汉诺威。
北美。
英国本土。
实际上,在大顺参战之后,尤其是直布罗陀陷落之后,布特勋爵就和乔治三世谈过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的陛下。”
“您是想当不列颠和北美的国王?”
“还是想当不列颠和汉诺威的国王?”
这个问题,犹在耳边。
现在,乔治三世很清楚自己该怎么选。
因为,汉诺威肯定守不住了。